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谁提出来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谁提出来的

卢瑟福。1912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由于撞击到了电子发生较大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超过了90°,有的α粒子由于撞上原子核所以偏转方向甚至接近180°。

该试验事实确认了:原子内含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带正电的中心,这就是原子核模型的来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谁提出来的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祖籍是苏格兰,祖辈皆务农。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并在新西兰长大后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

他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森的研究生。1898年,在汤姆森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儿呆了9年。

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森,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核物理研究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核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人们注意到,大多数原子核是稳定的,而通过对不稳定原子核的γ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的研究发现,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必然存在着比电磁作用强得多的短程、且具有饱和性的吸引力。

此外,大量实验还证明,质子-质子、质子-中子、中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电磁力不同外,其它完全相同,这就是核力的电荷无关性。1935年,汤川秀树(YukawaHideki 1907~1981)提出,核子间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一种没有质量的介子实现的。1947年,π介子被发现,其性质恰好符合汤川的理论预言。

标签: 原子核 模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lr29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