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因谏而死的是谁

因谏而死的是谁

关龙逄;比干;伍子胥。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夏朝名相,是中国第一位因为忠心谏言被杀的臣子。

当时的桀是中国有名的昏君,每天杀人无度,挥霍财物,并且整天和美女作乐,不理朝政,还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永远不会掉落。

因谏而死的是谁

身为夏朝的大夫,官龙逄觉得自己不得不谏言,但是他多次谏言却毫无效果,最后想出了用黄图谏言的办法,想让桀明白当下形式危急,本以为桀会有所动容,不料桀只觉得不耐烦,连看都不看就将黄图烧掉,并命令士兵将关龙逄抓起来用炮烙之刑将关龙逄杀害。比干,商纣王帝辛的叔叔。一生中先后辅佐商朝俩代帝王,爱国爱民,敢于谏言被后世称为亘古忠臣。但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称赞的忠臣,却落了个被剖心的下场。

距史料记载,商王帝辛对百姓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并且爱用酷刑,比干认为国君有错臣子不谏言就是不忠,要是因为怕死而不去谏言那就是胆小鬼,国君有错就指出来大不了就是一死,这才是忠臣该做的。因此他去摘星楼谏言了三天不肯离去,纣王大怒问他:你凭什么敢在这一直谏言,比干说:凭我的善心仁义,比干:我听说圣人都有七窍玲珑心我很想看看啊,于是命人将比干剖心。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春秋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杀害而逃亡吴国,凭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吴国大夫,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和阴谋家。

在他的“安君礼国”改革方案下,吴国仅用了数年就从一个小国变成了威震四方的诸侯强国。但是在吴王夫差决定北上进攻齐国时,伍子胥谏言应该先灭掉越国,阻止夫差打齐国,但羽翼丰满的夫差已经不愿意听从伍子胥的话了,所以伍子胥认为吴国迟早被灭,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好友鲍氏看管,却被别人抓了诬陷外通齐国,最终被赐死。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他是商纣王帝辛的叔父,除此以外,比干还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不过也有人认为比干其实是帝辛的兄弟,因此比干也叫做王子比干。

比干是沫邑人,也就是如今河南省淇县人,封地在比邑,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汾阳市,后来还被封为了忠烈公。因为商朝前期的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后来经过了盘庚迁殷后,就改成了父死嫡子继位的制度了,不过由于比干是庶子,没有继位的权利,因此没能继承殷商。比干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慧无比,后来更是二十岁就做到了太师的位置辅佐帝乙,后来帝乙死去,临死前将帝辛托孤给了比干,因此比干又成为了辅政大臣。

帝辛继位后,殷商的国土迅速扩张,民众也都比较团结,后来帝辛突然决定攻打徐夷,这个徐夷十分难打,帝辛攻打了好几年才打下来。由于长期的战争,殷商的军事实力大大减弱,比干等人劝谏帝辛休养生息,但是帝辛却仍然执意征战,后来周朝反了,帝辛大怒,决定带兵去讨伐叛军。

中国古代有哪些人劝谏被杀的?

关龙逢 夏桀时大臣,关姓始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

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在关龙逢被杀后,夏桀众叛亲离,夏朝不久就被商汤灭亡了。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

比干 相对于关龙逢来说,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商代谏臣比干的名气要大得多,其事迹也更为壮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为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 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夫人妫氏怀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杨继盛 比起海瑞,杨继盛的在民间的知名度稍显逊色,但是在历史学家们的眼里,他的事迹更为壮烈,影响更大,被称为明朝第一谏官。

杨继盛(1516-1555),容城(属今河北)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进士,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大将仇鸾对俺答畏怯妥协,被贬官,后起用为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世宗怒,下诏处死。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 , 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 , 为杨继盛送行。

沿街人山人海 , 哭声震天 , 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昂首挺胸 , 视死如归 , 当众高唱 : 浩气还太虚 , 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 , 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死后七年 , 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 , 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 , 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隆庆二年 , 直隶监察御史郝杰 , 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 , 上奏穆宗 :“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 , 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 , 以做永久的纪念 , 请求批准。

皇帝很快批准 , 并定名为 “ 旌忠 ” 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臣因为纳谏被杀?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夏桀所杀。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强平(?~356),前秦之臣,强太后之弟,苻生之舅。为人清素刚严,骨鲠贞亮。

因谏苻生缓刑崇德,于公元356年三月为其凿杀。

中国古代有哪些人劝谏被杀的

比干 ,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商代谏臣比干的名气要大得多,其事迹也更为壮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

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为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 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夫人妫氏怀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

古代忠谏被杀的有很多,典范都有哪些人?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想与其同流合污,潜逃家乡,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在这个期间,不少亲朋好友,以及家族兄弟,甚至游侠豪杰纷纷投奔曹操,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有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曹仁和曹洪兄弟,乐进等等,然而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豪杰投奔曹操,此人追随曹操30多年,因说了一句话,导致吕布被杀,却鲜为人知。这个人,大家很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在曹操阵营,能够追随曹操长达30年之久,除了夏侯和曹氏兄弟之外,外姓武将之中,最出名的当属于于禁,只可惜晚节不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他就是王必,从曹操早年起兵时即开始追随曹操,官至丞相长史。

历史上关于王必的介绍很少,早期的王必几乎属于曹操的外交大臣,经常做诸侯之间以及朝廷之间的联络,但是因为他而发生了几次大事件。第一件事情:就是王必说了一句话,导致吕布被杀。吕布,这位三国时代的“飞将”,在《三国演义》之中,公认三国第一武将,武艺高强,英姿飒爽,还有美女貂蝉陪伴,手下掌握并州狼骑军团,无人能及,曾在陈宫的协助下,偷袭兖州,打的曹操只剩下三座城市。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被曹操擒拿,可是曹操毕竟胸怀宽广,心系天下,希望能够招降吕布,为自己所有,然而,这个时候与吕布有着夺地之仇的刘备,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因为吕布在《三国演义》之中,是一个反复小人,屡次暗害主公,有着“三姓家奴”的丑闻,故而曹操听到刘备这样说,就杀了吕布。

然而,在正史之中,并非如此,而是因为王必的进谏而最终缢杀吕布。在《三国志》裴注之中《英雄记》,以及《献帝春秋》有着这样的记载: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

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于是缢杀布。第二件事:许都兵变,王必身死,曹操怒杀人。

王必,作为曹操的心腹爪牙,担任丞相长史,在曹操率军征战四方的时候,王必一般是留守许都,统帅兵马,守卫天子。天子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要砝码,当然不容有失,故而才将这个重任交给王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穆意图兵变,杀王必。

欲挟天子以攻曹操,南援刘备。事情发展突然,王必受伤,中箭。虽然,祸乱最终平息了,但是王必也因伤而亡。《魏武故事》载令曰: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

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这是曹操对王必的评价,面对自己心腹王必死去,曹操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结果曹操认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

王必是曹操唯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属臣,只可惜,其历史记载不详,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历史上因向昏君谏言被杀的人

忠谏文化始祖比干(被商-纣王挖心)◆千古谏臣关龙逄(被夏王-桀烧死)◆殷商贤大夫彭咸(屡次进谏无果,投江自杀)◆史鱼禀直“尸谏”(一生进谏无数,无果,死时让后人不要为自己办理丧事,为尸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接纳其谏言,接受任何国人的问责,用以警戒,后齐国强盛)◆触龙巧谏赵太后(又是一位谏言成功的角色,你需要失败的,这些就不要关注了)◆陈元达锁腰谏主(谏言时触怒东晋皇帝,然后在家用铁链锁到腰上,在锁在树上,士兵拖不走。群臣为其求情,后免死,但是皇帝日益荒诞,太宰谏言无效,愤然赴死,陈也在其后失望,自杀)◆肱骨良臣魏玄成(这人就是魏征,不需要太多介绍,有良主,君臣关系很融洽)◆骨鲠谏臣陈公辅(为人刚正不阿,不与奸臣为伍,也不许学生与奸臣为伍,谏言成功,奸臣被罢免。

晚年很安逸的一位。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什么而死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段话出自《论语.微子》,说的是商纣王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商纣王残暴无道,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在屡次劝谏不被接受的情形下,选择了离开.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在屡次劝谏不被接受的情形下,装疯为奴.比干是商朝的王族,担任太师辅助商纣王,最后因强谏商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认为他们三人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结局也不相同,但都是为国为民,所以这三个人是商朝末年的三位仁人.
标签: 因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8o8z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