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陶渊明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为了生存,他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 没过多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陶渊明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 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他四十一岁那年,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这个督邮,原是彭泽县的一个富豪,平时粗俗傲慢,为人所不齿。小吏告诉陶渊明说:“ 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还要束上大带,不然就有失体统。

”陶渊明听后愤然说:“ 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去向乡里小儿献殷勤。”说完,封好官印,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后来,由于农田受灾,房屋失火,家境越来越贫困。即便这样,他始终不愿意再入官场,就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还曾经征召他出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由来。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

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标签: 折腰 五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31zo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