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科普知识

> 红鲳鱼是什么

红鲳鱼是什么

红鲳鱼,别名也叫淡水白鲳,虽然在外形上酷似鲳鱼,但是它的成体却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

生活习性

红鲳鱼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发达,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在特别饥饿和实物匮乏时可进化成食人鱼。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花生麸、豆饼和配合饲料。鱼苗阶段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据观察,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为营养,4~5天后肠管形成。长至5.6毫米,开始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单孢藻和轮虫类。在全长16毫米左右时,其消化道内的食物主要是水蚤;当全长长至4~5厘米,肠胃内食物主要有水蚤和枝角类;全长6厘米左右时,消化道中食物组成除各种浮游生物外还有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饲料。当全长达7厘米以上,其食物组成主要是各种植物碎屑和投喂的饲料。所以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红鲳鱼是什么

繁殖特性

红鲳鱼个体较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饲养一周年体重可达1000克以上。在广东,当年孵化的鱼苗,饲养到年底可长到5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最大的可达1000多克;到第二年可长到2000克左右。在浙江,当年于4月下旬~5月上旬人工繁殖的红鲳鱼苗育成夏花后,饲养4个月以上,尾重达240克左右,也达到了食用鱼规格。红鲳鱼的群体生长较均匀,个体差异较小,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但鱼种在饥饿的情况下会互相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所以,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充足,另一方面最好采用与其它鱼类混养的方式。

生长环境

红鲳鱼属于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12~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如水温持续两天低于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为0.5毫克/升时仍能生存,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还能在盐度10‰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红鲳鱼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其鳞片细小致密,不易受伤,适宜于长途运输。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水温在18℃~19℃时可存活,但易生病甚至大批量死亡。因此,红鲳鱼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 鲳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ke/qzm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