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是什么意思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是什么意思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是什么意思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的意思是: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

这句话出自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的《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原文节选: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1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2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4?盘庚之迁5,胥怨者民也6,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7,度义8而后动,是9、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10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1,守前所为12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13。

译文如下: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作品介绍: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注释:

1、恤(xù):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

3、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4、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5、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尚书·盘庚》。

6、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7、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8、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

9、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

10、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

11、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12、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

13、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标签: 怨者民 迁胥 盘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d1e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