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以致天下怨谤也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致天下怨谤也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致天下怨谤也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致天下怨谤也”的以”:连词,表示结果。

怨谤(bàng):怨恨,指责。

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至于天下受害之人争相诽谤于我。

该句出自《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原文选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译文: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词句注释:

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名实:名义和实际。尤在名实,一作尤在于名实。

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

修:修订。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举:推行。

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

难(nàn):责难。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

固:本来。

前:预先。

作品赏析: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标签: 怨谤 天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zoq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