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什么意思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什么意思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什么意思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是: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杂说《稼说送张琥》。

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谦虚,博学,慎取,精授的态度和思想,教育人们博览好学,在独立的判断力的基础上去其糟粕,精取,微取;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再以此为基础,方可授教他人,不致于道听途说误人子弟。

原文: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注释:

1、早得:很早登第。

2、妄推:错误地推崇。

3、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

4、务学:勤学。

5、博观而约取二句:广泛地观览而精当地取用,丰富地积累而稀少地表现出去。约:简,少。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创作背景:

这篇杂说作于嘉佑八年(1063年)十一月 ,作者苏轼正在京都任职,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苏轼,作者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因而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作品介绍:

《稼说送张琥》此文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稼”作喻,使人于形象的事物中感受到抽象的事理,生动形象,说理明晰透彻,又暗含作者的亲身之感,劝勉他人,感叹自己,至诚动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他的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近义词:

1、养精蓄锐

解释: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读音:yǎng jīng xù ruì。

引证: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翻译:先等上半年,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一鼓做气拿下刘表、孙权。

例句: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养精蓄锐,准备迎接冠亚军决赛。

2、蓄势待发

解释: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读音:xù shì dài fā。

引证: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龙非池中之物,趁雷欲上九霄,蓄势待发。”

翻译:龙岂是水池里的的东西,想要趁着雷声飞上九霄云外,随时准备冲出去。

例句:冬天像匹野兽伏在山巅上,呼呼喘着气,蓄势待发。

标签: 厚积 博观 发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0ke8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