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虞美人·听雨》是谁所作?

《虞美人·听雨》是谁所作?

《虞美人·听雨》是谁所作?的答案是:蒋捷

《虞美人·听雨》是谁所作?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时至暮年,在一个夜晚聆听雨声有感而发写就的一首词。作者由暮年听雨联想到少年、壮年,通过写一生三个阶段的听雨,简要概括了不断变化的浮生,从中可以想见作者不同时期听雨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作者把年少时听雨的地点设在红烛昏罗帐的歌楼上,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听歌买笑、纵情声色的大致概括。此时听雨,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懵懂意味。因为太年轻,经历的不多,所以雨带来的感受不太深刻,思绪不似翻江倒海般泛滥,纵有波澜,也是转瞬即逝,起伏不大,雨可有可无

蒋捷生于宋、元易代之际,考中进士没几年,南宋就消亡了。一腔爱国情怀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让他面对元代朝廷征召隐居不仕。作者把壮年听雨的地点设在江阔云低、随风飘摇的客舟中,写出了他的壮年是在漂泊、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西风里失群的孤雁正是蒋捷自身处境的写照。

而今是两鬓银发的暮年,作者在僧庐下听雨,历尽沧桑后,仿佛看破红尘。从少年、壮年到暮年,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完全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少年时期尚在歌楼上寻欢作乐,壮年就到了客舟中过活,暮年迁移至僧庐下,所以作者以“无情”形容“悲欢离合”。此时听雨,作者不再纠结于悲欢或者离合,心情平和,全然听任阶前的雨滴到天明,类似于“竹影拂阶尘不动”的无动于衷,也类似于“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说还休。

蒋捷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风格多样,以苍凉俊朗、疏淡凄萧为主,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明写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听雨经历,实则写人生三阶段各不相同的心境:少年无忧而意气风发,中年国亡而漂泊流浪,晚年无依而孤苦寂寞。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雨声,短短的一首词,已写尽词人的一生!

标签: 听雨 虞美人 所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zlvo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