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一年逢好夜 万里见明时是谁的诗?

一年逢好夜 万里见明时是谁的诗?

一年逢好夜 万里见明时是谁的诗?的答案是:张祜

一年逢好夜 万里见明时是谁的诗?

诗句“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中秋月》,其意思是一年中恰逢最好的夜晚,便是挂在外里高空明亮的月亮。全文: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唐】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这两句诗人主要写清秋明月,扣合题面。秋天,天高云淡,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金黄色的月亮泛着银白色的光,显得那么纯洁、那么明亮、那么美丽。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这两句诗人点名题面。一年中最美的夜晚莫过于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到处是一片通明。这样的夜晚舍中秋夜又其谁呢?“万里”二字,与下两联的“绝域”“高城”“何处”相呼应,巧妙地由咏月转为借月写情。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这两句是诗人的暴想泛说之词,其想表达的意思是:客居遥远他乡的人们和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在中秋夜不能与家人团聚,满怀相思之苦。那么,就让良宵美月多待一会儿吧,以遥寄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何处”一词有设问作用:何处不相思呢?这一设问把原本沉重的“情”结。全部释然,既然“万里见明时”,有明月可以寄情,就不再有相思之苦,相思就变成平常,进而升华为美好的事情了。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祐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从其诗风的嬗变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记。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标签: 好夜 明时 万里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nkp5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