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为之奈何是什么意思

为之奈何是什么意思

为之奈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对此怎么办呢?这句话出处:汉刘向《荆轲刺秦王》。原文节选: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2、译文: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3、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4、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5、扩展资料: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6、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7、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8、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10、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

11、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12、《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13、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14、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即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15、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16、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17、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18、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

19、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荆轲就这样死了。

标签: 奈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02p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