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急行军一天多少公里

急行军一天多少公里

急行军一天多少公里的答案是:50到60公里

急行军一天多少公里

“强行军”强调行军强度,指在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高速度、长时间的连续行军。通常在这种行军方式下,官兵的身心承受力达到极限。急行军和强行军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我军逐渐以“强行军”这个术语代替“急行军”。

急行军一天50到60公里。急行军指在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高速度、长时间的连续行军。一般是轻装状态下。“急行军”强调行军速度,强调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行军,是紧急情况下的行军方式之一。

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就是“急行军”的能力。确切说,军队能不能打,够不够精锐,先要看“能不能跑”。

这个道理,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就早已深入人心。比如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春秋名臣管仲就认为,军队要打胜仗,就得“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一气专定”。但不管是进是退,首先就得能跑。所以管仲军事理念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其足以进退度”。同样完成春秋霸业的吴王阖闾,也是花了七年时间打造一支五百人的精兵。这支曾创下长途奔袭灭楚奇迹,贡献“如火如荼”成语的部队,也能做到“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

而如果对照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演变史的话,就知“魏武卒”这个“奔跑”,到底有多难。随着古代兵器装备的演进,士兵的盔甲负重也越来越高。比如在宋朝,一个全副武装的精锐宋军,仅盔甲就重达五十斤以上。明初一个士兵,连盔甲带武器粮食加起来,负重也多达八十八斤。后来随着等装备的普及,士兵们也“减负”,鸦片战争前一名披甲的士兵,盔甲重量也减到了24斤。但即使如此,“负重跑”的压力,也是相当大。

而且,一支军队能不能跑,当然不止要看选兵,更需要有严格的训练条令。比如北宋的禁军。军人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不但以严格标准进行全国海选,组成二十万人规模的禁军。训练更是抓得紧:领着高工资的禁军士兵,每天都要“早教习阅,无得翻休”。等于天天都要严格训练。重要的一条训练项目,就是“练跑”。

如此练法,效果也极好。比如宋太宗年间,宋辽战争爆发,兵锋直指燕云十六州的宋军,从镇州出发直扑幽州,十天狂奔了五百里,且没顾上休息就与辽军交战,又把辽军打了个稀里哗啦。所以素质强大,也叫辽国一度吓破了胆。如果不是接下来“军事爱好者”宋太宗一顿作死瞎指挥,这叫北宋历代皇帝怅恨了一个半世纪的幽云十六州,原本应顺风顺水拿下。

标签: 急行军 公里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deox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