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是谁多事种芭蕉出自哪部作品

是谁多事种芭蕉出自哪部作品

《秋灯锁忆》。《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内容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

这是一对情深意笃、才情清绝、心性淡远的夫妻,他们意趣高雅,性情相契,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

是谁多事种芭蕉出自哪部作品

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个韵友。《秋灯琐忆》是一种“忆语体”,也就是回忆录的意思。文辞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辄催人泪下。据说秋芙天生体弱,却生具慧根,悟性奇高。

凡古琴、绘画、诗词、书法等雅业,触手便通,让人讶异难解。有道家的高人说她是昙阳转世,蒋坦认为是真的。秋芙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

”其境界之高,似非凡人气象。秋芙从小笃信佛法,诵经礼佛二十年,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西去了,真正是“人间不许见白头”。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人。

生卒年按其文章推算与后人考据,约为1818-1863年左右,终生秀才,善文章、工书法,著有《息影庵初存诗集》及《百合词》二卷,《夕阳红半楼词》二卷;其妻关瑛(即秋芙),亦负文才,著有《梦影楼词》,解音律,善弹琴,尤喜佛经。夫妇偕隐家园,联吟礼佛,出则文坛吟社,客满樽盈。道光七年蒋坦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关瑛(秋芙)订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

一日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秋芙续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秋芙患肺病十年,常感叹:“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据考,关瑛约于咸丰四五年间(1854-1855)病卒。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蒋坦避祸慈溪,投靠朋友王景曾,又回钱塘,不久饿死。

著有《秋灯琐忆》、《息影庵初存诗》、《集外诗》、《微波集》等。徐世昌《晚晴蓉诗汇》曰:“后秋芙死,蔼卿为制《秋灯琐忆》,皆幽闺遗事”。秋芙被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之一,另一个是沈复之妻芸娘。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谁的诗句?

何人无事种芭蕉化用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原词为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她听到雨打芭蕉而引起身在异乡的愁思。“北人”,清代《历代诗馀》等一些本子作“离人”,然宋陈景沂所编《全芳备祖》录入此词,作“北人”。

芭蕉是南方的植物,作者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在故乡所未曾听见过的这种声音,顿增异乡之感,所以说“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出自清词人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原词为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里何曾到谢桥。

请问“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谁写的,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上联: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下联: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秋灯琐忆》蒋坦这本书是清代浙江钱塘人蒋坦回忆与爱妻关瑛(即秋芙)生活琐事的散文。其文辞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辄催人泪下。

秋芙和沈复之妻芸娘被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

作者:猫头鹰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谁多事种芭蕉?

从前有个诗人,因家门前风吹芭蕉叶的沙沙声吵得他无法静心写作,而在心烦意乱间写下: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诗人的妻子,匠心独具,看后抿嘴一笑,挥笔写下: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可其中蕴含的意味却发人深醒,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呢?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可后面发现错了,却埋怨开始做的那个决定而不肯承认自己先前的愚昧。 但也并不是只要是错误的决定就一定不能做,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桃花源里的三结之义,虽刘、关、张三人皆是寿命不长,可他们活的精彩,活的流芳千古,活的永垂不朽!将自己的名字永载入了文学史册!再比如诸葛孔明,虽一生征战沙场,没有安享田园之乐,但他凡事运筹帷幄,笑傲天下,死,也了无遗憾了! 话又说回来,例外归例外,真正错误的决定就像已经开放的桃花一样,没有一朵是可以再次变回花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难免会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可做了就要敢于承担,要趁我们还年轻,经得起失败,花苞还未完全绽开的时候搏一把,但搏的同时要经过深思熟虑,能避免的风险就避免,确定所有风险都构不成阻碍的时候才能下定论。

是谁多事种芭蕉

    身为一介老西儿,地道的北方人,对芭蕉,知之甚少。 不过对同为“蕉”字辈的美人蕉却相对熟悉,太原市内不少道路的隔离栏里就种植有美人蕉。

但话说回来,二者虽皆为观赏植物,但区别不小,美人蕉属美人蕉科,而芭蕉归芭蕉科,只在南国出现。

好比姓氏,当今神州大地,李姓最多,可谁听说过“天下李姓是一家”?唐朝的皇上究竟赏赐了多少臣下甚至外族人氏以李姓,怕是连历史学家们都弄不清楚。 清代蒋坦笔记《秋灯琐忆》里有段诗话:一个下雨的秋夜,窗外的雨水淋在芭蕉上,淅淅沥沥之声惹得蒋坦失眠了,第二天,蒋坦便在芭蕉叶上题词“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原来,这芭蕉是蒋坦的妻子秋芙所植,秋芙亦是个妙人,在看到丈夫的题诗后,她也回题了一句,“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虽是妻子戏言,蒋坦在看到回诗以后,却豁然开朗,直叹有悟。原文是:“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阴,荫蔽帘幙。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

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

” 文中的“秋芙”乃关锳,字秋芙,清浙江钱塘人,蒋坦表妹及妻。工书、画、琴及诗词。多愁善病,诵经学佛。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真是妙句,极像宋代词人蒋捷,读了一遍,便记住了。也有说这段诗话来自于李渔的,按李渔比蒋坦早了二百余年,但似乎无实据。

对了,这就是芭蕉频频出现在古诗词里的最主要原因,叶片厚大而强韧(古代造纸原料之一,或直接当纸题诗写字亦可),雨点打上去啪啪作响,犹似戏曲舞台的板点。如果秋雨连绵季节,且在苦雨的南方,雨丝淅沥,板点没完没了,确是件招人心烦的事情。《雨打芭蕉》系一首诞生于近代广东的音乐佳作。于音乐,笔者是外行,不敢置喙,但单此曲名,就有一种支棱其耳朵去聆听的欲望对不? 白居易《连雨》:“风雨暗萧萧,鸡鸣暮复朝。

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雨自昨日黄昏直下到本日早上,仍然没有停息的意思。窗外的芭蕉叶面被洗了个干干净净,颜色更深绿,但传递来的感觉是一个字:冷。白的另外一首《夜雨》则变了个角度:“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哈,芭蕉则成了夜雨的警报器,难宁的心绪,一个辗转反侧的失眠者之形象遂扑面而来。

白居易的好友杜牧干脆有一首《芭蕉》诗:“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看得出来,杜牧对芭蕉的感觉比白居易温情了许多,因为牵涉到了故乡,诗意是,为啥种芭蕉与窗户前?就是为了听雨呀。谢谢你呀,雨打芭蕉的噼啪声,你让我梦回故乡。哈,清冷倒是没有了,换成了心碎。

李商隐笔下的芭蕉则是对失恋的倾诉:“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雨打芭蕉,独守空闺的人们听出的则是绵绵无尽的相思。

听尽芭蕉雨,丽人夜不眠,好凄惶。 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对芭蕉为怨悱,其诗词也柔婉动人,古人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既然让人不舒服,不痛快,不愉悦,那干嘛还要栽植芭蕉于窗户前呢? 不行呀,好比文人墨客案上的酒,明知借酒浇愁愁更愁,酒不醉人人自醉,可还是动辄便饮,乃至一醉方休。

没办法,这是命。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原作出自何人,完整的诗句提供下.

李笠翁写过两篇关于他的两妾的文章。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

然余于此,悟人正复不浅。

标签: 多事种 芭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q374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