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禹贡地组图谁主持编绘的

禹贡地组图谁主持编绘的

晋时期的裴秀因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和提出制图六体而被称为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是魏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的,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他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禹贡地组图谁主持编绘的

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工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

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

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我国地理学起源很早,远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周时期,国家已经设置了专门掌管全国图书志籍的官吏。

大约在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部地理学名著――《禹贡》。到了魏晋期间,因为年代久远,《禹贡》中所记载的山川地名已经有很多变更。裴秀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形势和疆域沿革的基础上,以《禹贡》作基础并结合当时晋朝的"十六州"而分州绘制的大型地图集,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图上古今地名相互对照,它不仅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学的绘制方法。

裴秀在完成这本地图集的绘制以后,把它进呈给晋武帝,被当作重要文献收藏于"秘府"。裴秀在图的前面写了序言,详细谈到了他绘制地图所运用的方法。这是一篇很有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献,它体现了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这篇序言后来被保存在《晋书·裴秀传》里。

他创立"制图六体"理论,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绘图绘图经验,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纲要。制图六体是很科学的。可以说,今天地图学上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除经纬线和地图投影外,裴秀几乎都已经提出来了。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裴秀不仅已经认识到地在地图上表现实际地形的时候有哪些相互影响的因素,而且知道用比例尺和方位去加以校正的方法,这在地图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成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p19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