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谁最早提出放大镜的应用

谁最早提出放大镜的应用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放大镜。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放大镜。

1.用于老年人看一些书上的小字。

2.用于一些考古学者研究文物时的观察。

3.放映机的应用。

如果像是倒立的,那就是实像;如果像跟实物一样是正立的就是虚像,一般来说,用放大镜靠近看的',距离少于1焦距,那形成的是虚像。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1.如果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实像,成像在另一边,像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缩小,倒立。

2.如果物距等于2倍焦距,实像,成像在另一边,像距等于2倍焦距,等大,倒立。

3.如果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实项,成像在另一边,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放大,倒立。

4.如果物距等于1倍焦距,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

5.如果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虚像,像在同侧,像距大于2倍焦距,放大,正立。

谁最早提出放大镜的应用

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外部,那么在放大镜的另外一侧就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同时实像也可以分为缩小、等大、放大三类。如果物距不断减小,像距不断加大,那么得到的实像就会不断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置在焦点当中,那么在放大镜的相同一侧就会形成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物距不断减小、像距不断减小,那么虚像也会不断减小。

研究放大镜成像规律时,可以发现利用平面镜、放大镜和凹透镜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但利用放大镜和凹面镜成的实像,小孔成像中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利用放大镜和凹面镜也可以成虚像,但利用这二种镜体所成的虚像也都是正立的。

还有一点就是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人们都知道,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镜,那么外界物体通过视网膜形成的像,则应该是实像。由于提出的经验规律可以得到,由视网膜得到的像应该是倒立的,但看到的物体却都是正立的,这种现象与“经验规律”不相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大脑皮层发生了调整作用,其中还有人的生活经验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果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外,那么物体就可以形成倒立的像,如果这时将物体移动,使其向着放大镜的方向移动,那么形成的像就会不断加大,像和放大镜的距离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把物体放在不超过放大镜一倍焦距时,那么物体就会形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作用的结果,应该是这些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利用光屏接收不到,由此可以证明这时看到的应该是一个虚像。这种虚像与平面镜形成的虚像类似(只能看到但却不能使用光屏接收)。

如果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外,那么物体就可以形成倒立的像,这时形成的像是蜡烛的光经过放大镜后集中于一点产生的,属于实际光线的集中,可以利用光屏接收,应该属于实像。如果将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时,这时可以形成正立的虚像。

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到下面这些种类的像,如:放大的、倒立的、等大的、缩小的实像或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放大镜也具有集中光线的效果,可以将焦点发出的光平行放出。人们利用放大镜主要就是为了观察物体的细节。

标签: 放大镜 最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d942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