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是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而这句诗的意思则是: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这首诗是诗人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有感而作,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的是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并不是我们所平时见到的烟花,在这里有着一种象征的意义,有指代的作用。是对于春天景色的一种描写。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赠给友人的送别诗。而这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也成为了千古名句,常常作为用来描写扬州景色的诗句。主要也是在于“烟花”这两个字。

在古代,人们发明了火药而对于火药最多的应用就是制作成烟花。每逢佳节庆祝之际都会燃放烟花,呈现的星光斑斓在天空中,星星点点闪亮的微光也是十分漂亮。这里烟花就像是扬州三月所盛开的花朵一样,指代的是春天的美景。

扬州位于我国的江南地区,自古都是风景秀丽而且人杰地灵,是许多诗人游客所向往的地方,许多人也都被扬州的春景所深深吸引。在春天扬州所呈现出花团锦簇的一种景色,不同的花在三月不约而同地盛开,形成了非常美丽的风景。

而这里的“烟花”与扬州所盛开的花朵,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不仅花朵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颜色也比较艳丽。李白想通过这样的一种象征手法来表达出扬州风景的秀丽,并且抒发出自己对于扬州美景的向往之情,表达出想要同友人一同前往扬州的心情。

所以说,这两个字“烟花”用的十分精妙,用“烟花”来形容杨州三月的风景更加的含蓄且有深意。没有直接描写扬州的景象,仅仅通过烟花来描绘出这样的一幅景象。让人十分憧憬,也想去扬州亲自看看。

而这里的“烟花”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可以将“烟”与“花”分开理解,单字一个“烟”形容的是春天扬州的天气情况,烟雨蒙蒙造出一种意境美。而与“花”字所组成在一起,更加烘托出扬州春天的景象。也可以看出李白的浪漫蕴藏在他的诗作中。

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烟花指什么 原来意思是这个

1、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烟花指的是柳絮。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3、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处“烟花”究竟指的是什么?

反正不是焰火。这是在后来才形成的一个专有词汇,在唐朝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称呼。

当时没有这个词,所以就只能拆开理解了。

首先我们确定“烟、花”二字其实是“三月”的定语,花容易理解,阳春三月本来就是繁花似锦。所以李白的这两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并不复杂,就是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去扬州了。

关键是这个“烟”字,为什么可以用来形容三月的春光。

一说是柳絮之“烟柳”

烟柳的说法一直是主流。烟即烟柳,即柳如烟。三、四月是柳絮满天飞的时节。烟柳是指柳絮如烟状的柳林,也泛指柳林、柳树。

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去扬州了。

情境是相当美好的,解释也是通顺的。

但我个人是存疑的。

“烟柳”和“烟花”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烟柳”一词最早出现在张仲素《春游曲》之一: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濛濛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大概与张仲素同年的韩愈也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这两首诗来看,“烟柳”并非是指柳絮如烟的柳林,否则的话“烟柳飞轻絮”一句就是极其失败的重复说话。满天飞絮的柳林飞舞着轻轻的柳絮?说不通。

再往前,南北朝最有名的才女谢道韫一鸣惊人的“咏絮之才”,是将漫天的雪花比作柳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未若柳絮因风起。”结合我们平时看到飞絮漫天的景象,千年来并没有变化,柳絮似飞雪飘摇沉浮,并不像青烟,白烟,甚至根本不是烟的形状。

一说是嫩黄之“烟柳”

那么张仲素和韩愈的“烟柳”是指什么呢?又有一说,是指柳叶稍微长出,还是嫩黄未绿之时,成片望去所呈现的状态,仿佛轻烟笼罩树冠,故而成名。也就是半黄半绿的柳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说起来倒是有点像农家炊烟。

这样说起来,张仲素、韩愈的诗就解释得通了。毕竟韩愈的诗前面写了“天街小雨润如酥”,雨后的都城也不可能是满城柳絮飞扬。倒是满城新绿吐金丝(韦庄的“柳吐金丝莺语早”),确实是值得一夸的雨后春景。

“柳如烟”一词最早出现在晚唐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而温庭筠这首词是写闺阁女子梦中残念,那自然“江上柳如烟”没有问题了,水气蒙蒙,柳随风摆,产生青烟浮动的感觉,何况是在梦中,倒是写得精妙了。不过这和前面的“烟柳”没什么相同之处。

即使韩愈、张仲素二人的“烟柳”之词就是指发新叶的随风嫩柳,也和李白的这首诗没有关系。

因为韩、张二人处于中唐,都是在李白过世之后七八年才出生。而从“烟柳”出现到用“烟”来指代柳树,必然是要在“烟柳”成为固定意象之后,并得到大多数诗人认同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用意象中的一个字来特指这种意象。

李白那时很可能还没有“烟柳”这种写法,即便他文采天纵,新创这种意象,也不可能用一个新意象中描写形态的字来指代描写标的。如果他要写柳树、繁花,他也只能写“柳花三月下扬州”,或者用当时已经成熟的“杨柳”中的“杨”(蒲柳)来代替“柳”,寻找声韵的平衡,而不会使用“烟”这个让人不明所以、产生误会的字。

即使到了今天,也不会有人用“烟”来指代“烟柳”,这种省略方法不正确。

虽然很美,但只是我们今天看着很美,因为我们又多积累了千年的文化,甚至默认了烟花带有了焰火的灿烂绚丽之美。

也许跟“烟柳”没关系

在当时的情况下,“烟”应该不是指“柳树”。

最有可能,就是和“花”一样,花就是花,烟就是烟,炊烟。因为孟浩然要去的扬州是繁华之地,自然人烟密集,花团锦簇。或者说他们相别的黄鹤楼附近花开灿烂,处处人烟。

孟浩然辞别黄鹤楼,要在游人如织,繁花似锦的三月去扬州了。

你看,这可能是最没有意思的烟花三月的解释,但也可能就是事实。

不过这也是我个人的推测,说不定早就有用“烟”指代“烟柳”,用“烟柳”指代春天的说法存在了,然后传到后来又变化了,不再用“烟”指代春天。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不赞同“烟柳”是柳絮笼罩飞舞的柳树一说,太牵强。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这首诗在我们心中的美感和地位。

一首诗离开了诗人本身,离开了那个朝代,字词产生了新的意思和意象附着,却依然引发我们的情感共振,本身就是一首伟大的作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烟花”究竟指的是什么花?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烟花”不是指哪一种花,而是泛指江南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烟花用来形容春天的美丽,代指江南春景。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38岁那年,遇到了李白。两个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是投机。当时,报国无门的孟浩然,重新开始四处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自己的诗词创作激发灵感。

孟浩然打算去风景秀丽的扬州,经过武昌,在那儿与李白相遇。李白的琴艺虽然不及孟浩然,但也曾向高人讨教。崇尚道教的李白,遇到崇尚自然的孟浩然,就如同当年的伯牙遇到子期,欣喜异常。

才子惺惺相惜,年龄差距不是问题。相同的志趣爱好,让他们交流起来没有代沟,成为忘年交,一点也不意外。

两个大诗人、剑术爱好者,一起游览武昌,登上黄鹤楼。孟浩然乘船东去,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江面,在江边独立的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名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的故人,便是孟浩然。烟花三月,说明当时的时间是初春,是江南最美的季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开门见山地写出这首诗的背景,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议论。黄鹤楼名扬天下,两个才子谈心的场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如今,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依依不舍地告别。李白由眼前的真实景象,联想起传说中仙人由黄鹤楼飞升的故事,从心里为这位好朋友祝福。

“烟花三月下扬州”,则清晰地写明李白送别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烟花两个字,把离别的氛围烘托得无比浪漫。这里的烟花,不是特指某一朵花,而是春天里所有的花,雾气氤氲的水面把初春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美丽,繁花似锦的江南,让人流连忘返。

因此,烟花是一种意境美,清代诗人孙洙称赞李白的这首诗,称其为“千古丽句”。李白和孟浩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大唐国力强势时期。当时正是开元盛世时期,天下太平,国富力强,一片繁华景象。

烟花三月,孟浩然从黄鹤楼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前往扬州的这段旅程,沿途风光旖旎,两岸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鸟声婉转。生性浪漫的李白,从内心向往江南的春天,羡慕好朋友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形象地写出李白送别的场景。他把孟浩然送到船上,小船扬帆远航,渐渐远去,他还站在原地,眺望远方,知道帆影消失。

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的目光从注视远去的小船,回到眼前的江水。好朋友已经送走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有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李白一改王勃送别诗词的凄美,把把送别写得唯美、诗意,引人遐思。由此可见,李白诗词的功力,非同一般。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指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意思是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是什么意思?

形容春天薄雾霭霭、柳絮如烟、鲜花掩映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此句出自唐朝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9rye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