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么意思?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成语发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成语解释: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查看更多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近义词>>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什么意思?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拓展资料:

《古文论语》是在汉景帝时由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的,当时并没有传授。何晏《论语集解·序》说:“《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论语集解》并经常引用了孔安国的《注》。但孔安国是否曾为《论语》作训解,《集解》中的孔安国说是否伪作,陈鳣的《论语古训·自序》已有怀疑,沈涛的《论语孔注辨伪》认为就是何晏自己的伪造品,丁晏的《论语孔注证伪》由认为出于王肃之手。

这一官司我们且不去管它。直到东汉末年,大学者郑玄《论语注》以《张候论》为依据,参照《齐论》、《古论》,作了《论语注》。在残存的郑玄《论语注》中我们还可以窥见鲁、齐、古三种《论语》本子的异同,然而,我们今天所用的《论语》本子,基本上就是《张候论》。于是怀疑《论语》的人便在这里抓住它作话柄。

张禹这个人实际上够不上说是一位“经师”,只是一个无耻的政客,附会王氏,保全富贵,当时便被斥为“佞臣”,所以崔述在《论语源流附考》中竟说:“《公山》《佛肸》两章安知非其有意采之以入《鲁论》为己解嘲乎?”但是,崔述的话纵然不为无理,而《论语》的篇章仍然不能说有后人所杜撰的东西在内,顶多只是说有掺杂着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之中的不同传说而已。

如果要研究孔子,仍然只能以《论语》为最可信赖的材料。无论如何,《论语》的成书要在《左传》之前,我很同意刘宝楠在《论语正义》(《公山章》)的主张,我们应该相信论语来补充《左传》,不应该根据《左传》来怀疑《论语》。至于崔述于后代的封建道德作为标准,以此来范围孔子,来测量《论语》的真伪,纯驳,更是不公平和不客观的。

论语中的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耳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怎么翻译

看论语是要联系上下文的。既然不联系,我就简单说一下。

白话的翻译是,十室之邑,一定有忠信像我这样的人,对事忠,对人信。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的爱学习罢了。

关键问题是十室之邑是什么意思。在汉唐中,邑是县的意思。但在春秋却是不一样,邑代表的是村子。就像是陆游中“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中所讲的三家出的意思。

作学问要脚踏实地,切不可将以上两个都混起来。

如果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我就说的有点多了。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俊士

这句话的意思是十步之内,一定有生长茂盛的绿草,只有十户人家的小邑,一定有才干超群的人。这里用类比和起兴的手法说明人才到处都有。

这句话原话为“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他旨在说明治国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否发现人才、用好人才,提醒统治阶级重视寒士,知人善任。

扩展资料:

相关的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多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步芳草

标签: 十室 忠士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3l75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