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惠崇春江晚景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写作背景

1、《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3、《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组诗。

4、其一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其二原文: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7、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8、其一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0、其二译文: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11、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2、其一赏析:诗的首句首先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13、其次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14、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15、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16、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17、“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18、诗人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19、诗的三四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10、“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21、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22、其二赏析:第一句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

23、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24、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

25、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26、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

27、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28、作者简介:苏轼画像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

29、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30、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31、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

32、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3、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4、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5、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37、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38、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nvq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