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沁园春雪中心主旨

沁园春雪中心主旨

《沁园春·雪》上片通过对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展示了大气磅礴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词人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了当代英雄,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全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直抒胸臆,行文颇为豪放。

沁园春雪中心主旨

《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沁园春·雪》的中心思想是表现雪景的壮阔,抒发内心的豪情。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原文: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沁园春·雪》是近代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的主旨究竟是什么?13年后,毛泽东给出了回答

“欲与天公试比高”出自毛泽东那首旷世奇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作于1936年的一首咏雪词,被人广为传诵却是在将近10年之后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时;真正让洛阳纸贵的却是在1957年发表在《诗刊》创刊号之后。

这首词已经被选入初中语文必修教材,成为了中学生必学、必诵的经典文学作品。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还以此词为主题创作了传世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先生乘专机飞赴重庆,就国运走向与蒋介石“掰手腕”!当然,以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的精明睿智,早已识破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内战”的鬼蜮伎俩。

毛泽东此去重庆之前,便制定了策略: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 “蒋介石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同样得不到。(毛泽东语)”

后来形势的发展,的确可以看出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料事如神。重庆谈判紧锣密鼓,后方战场,蒋介石调兵遣将。

1945年9月4日,蒋介石派专机飞赴太原,运送蒋某人亲自起草的《剿匪手册》,并且电令阎锡山: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无论是战斗能力,还是战斗意志都非当初可比,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打响,干净利索,至10月8日,战斗结束。

远在重庆的毛泽东接到邓小平、刘伯承的战报,兴奋地说:

毛泽东临行前制定的策略: “用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 上党战役全歼阎锡山部十三个师,是“一手”,另“一手”就是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桌与蒋介石斗智斗勇。

《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时,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在政治、军事较量之外的另一个领域的较量,即文化领域内的较量。

上党之役,我解放军让国民党反动派无还手之力,这首《沁园春·雪》在重庆更像一枚“集束”炸弹,同样让国民党无招架之功。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风靡,蒋介石的侍从官陈布雷向蒋报告说: “无论是敌是友,都在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着迷,照此下去,‘雾重庆’将变成‘雪重庆’了。

蒋介石面对军事上的失利、政治上的失势,文化舆论上的颓势,恼羞成怒,愤然指令陈布雷:

蒋介石无法从艺术角度对《沁园春·雪》吹毛求疵,转而对这首词的主题进行牵强附风、捕风吹影,准备制造“文字狱”!

“欲与天公试比高”究竟是指谁,著名作家、学者聂甘弩的解答被誉为最贴近毛主席诗意:

蒋介石认为此词反映了毛泽东的“帝王思想”,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自况,聂甘弩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读诗的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暴露其浅薄的嘴脸:

毛泽东这首词气势磅礴,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诗人郭沫若评价此词:

著名 历史 学家范文澜这样评价《沁园春》,更是远古历代王朝开创者所咏诗句:

自古有诗无达诂之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个千个哈姆莱特。

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中,“想与天公试比高”究竟指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又是指谁呢?

也许作者毛泽东才有真正的发言权。

据在重庆发表这首词13年之后,也就是1957年前后,毛泽东有一次和他的国际关系秘书林克聊天时曾经谈到过这首词,主席说:

谁“欲与天公试比高”呢?毛主席为这首词作的注应当非常明了,正如聂甘弩解释的那样,是那些妄图武力统一中国的“汉奸们、强盗们、封建作孽们”!

至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英雄人物,13年后,毛泽东主席在视察广东时,曾经谈到过,他说:

《沁园春·雪》艺术高达力压苏轼、李白,他的思想深度更远迈汉高祖、唐太宗;该词传奇功用,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含义是什么?

一、回答:

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含义是: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即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

标签: 沁园春 主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8o98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