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

1、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3、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

4、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6、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7、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8、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

9、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

10、”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11、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13、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

14、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

15、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

16、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

17、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

18、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9、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

20、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21、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

22、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

23、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

24、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

25、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

26、”“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27、”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

28、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

29、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

30、这些节日,是中原农耕地区的农事节日,也是“收获节”和“丰收节”。

31、节日里的风俗活动,是农民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活动。

32、这种喜悦,自然在走亲访友之中使大家同时都分享了。

34、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35、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36、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

37、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38、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

39、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41、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

标签: 民族 河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y2pq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