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三公九卿制指什么

三公九卿制指什么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的一种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九卿制指什么

三公九卿指的是什么

三公九卿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高级官职,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汉朝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兴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大司农。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和太尉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

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汉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扩展资料: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

此后,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达700年。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的内容

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指丰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三公是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扩展资料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指丰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三公是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其中丞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其中奉常是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是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是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是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是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是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是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三公九卿制名词解释

三公九卿制决策体制是指中国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决策体制。秦王朝的中央机关设有三公九卿等官职。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总管政治、军事、监察等事务;九卿指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廷尉(司法)、典客(民族事务)、奉常(宗庙礼仪)、郎中令(皇帝侍从)、少府(皇家财政)、卫尉(宫庭警卫)、大仆(皇帝车马)、宗正(皇家宗族事务)。

标签: 制指 三公九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6nm7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