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盲审被毙掉一般是因为什么

盲审被毙掉一般是因为什么

理论不足以支撑研究的结论;数据出现严重问题;新颖性与创新性不足。

第一:研究过程不足以支撑研究结论。通常情况下,如果研究过程不能支撑研究结论,会成为论文被毙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研究生论文的整体结构通常会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等几个大的部分,其中解决问题部分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等核心内容,如果该研究方法与最终的结论之间有衔接上的严重问题,那么论文被毙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发生。

第二:数据出现严重问题。数据是研究生论文的核心,很多研究方法和过程都需要数据来提供支撑,所以研究生论文当中的数据一定要力求严谨和精确,如果数据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论文被毙就比较正常了,而且数据问题通常是老师的底线,也是一道“红线”,不管是疏忽还是其他原因,都不应该出现数据上的问题。

第三:创新不足。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对于创新是有要求的,研究生要通过论文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不论是理论知识体系的突破,还是行业应用上的创新,都应该在论文中有所体现,如果创新不足,或者是导师认为几乎没有创新可言,那么该论文也很有可能会被毙掉。

盲审被毙掉一般是因为什么

当然这只是出现比较多的一些原因,不是所有的原因都是这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

第一种,论文逻辑完全不通。例如整篇论文用六章做一个实证研究,结果有四章都是不同知识点的文献综述,再算上最后一张结论,通篇几乎只有一章多一点是自己的内容;或者设计的实验存在很大漏洞,比如主观性太强,抽样数量过少等会对研究结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结论可信性很低的;再者就是文不对题,或论文完全没有回答研究问题等重大错误;另外文献综述等理论阐述部分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没有逻辑连贯性是比较容易得到C的。

第二种,论文行文用语,引用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参考文献格式等过于混乱。例如很多引用的地方没有标注,行文用语即标点符号混乱会导致逻辑混乱给盲审老师造成错误的引导,并且在开题及预答辩的时候已经严正提出过该问题,但是并没有修改的。这种一般会给到C,不一定会彻底毙掉,但会影响老师心里的分数,跟高考写作文同理。

第三种,抄袭。这种抄袭不是指简单的完全把别人的成果搬运过来,而是可能经过修改或者几篇文章堆砌之后重复率很低,但是盲审老师恰好看到过这篇文章。我之前有一次就遇到这种情况,很凑巧这位同学跟我的研究方向差不多,所以他堆砌的这些文章我基本都看过,这种没有办法只能毙掉。

标签: 毙掉 盲审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rq18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