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领军抗击英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领军抗击英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没有领军北上勤王护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条件所限。清廷更倾向于和谈解决问题,而湘军的战果还需巩固。这些牛人始终保持忠诚,以最有利于清朝和国家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尽己所能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那个动荡时期的闪耀明星,他们的决策与行动,也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领军抗击英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曾经让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威胁到清朝的政治中心。

清朝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太平天国南方的叛乱和英法等列强的侵略。咸丰皇帝的野心从登基时的踌躇满志发展到现在的破罐子破摔。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清朝也不例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廷最为紧迫的任务。而太平天国与英法联军的诉求不同,前者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后者则追求赔款和其他利益。客观来看,英法不太可能取代清王朝的统治,也不可能完全占领清朝的领土。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作为清廷高层,只能执行咸丰皇帝的政策。但是,他们都是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崛起,成为清朝的中兴名臣。李鸿章带领淮军收复江苏,左宗棠率领楚军平定浙江。然而,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已接近尾声,这三位刚刚获得朝廷和曾国藩支持,组建自己军队,尚未成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领军抗击英法 第2张

清廷能依仗的汉族军队只有曾国藩和胡林翼组建的湘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天国的实力日渐衰弱,曾国藩有机会一举镇压叛乱,建立盖世功绩。湘军已经从太平天国手中夺回多个重要城市,如湖北武昌、江西九江,打算继续扩大战果,继续南下收复南京。对曾国藩而言,彻底平定叛乱是最迫切的愿望,不论对清廷还是对他个人的宦海前途而言。若曾国藩北上勤王,太平天国可能趁机收复失地,湘军数年的努力将功亏一篑。在此背景下,李鸿章富有见地地分析了形势,预见朝廷必然与英法和谈,从而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然,曾国藩也在表面上请求北上带兵勤王,但在1860年10月,恭亲王奕与英法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领军抗击英法 第3张

另一方面,当时对付英法联军的主力军队是北方的清军,尤其是僧格林沁的马队,后在八里桥一战全军覆没。虽然清廷还有其他的绿营和八旗军,战斗力堪忧,但仍可以凑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湘军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而李鸿章、左宗棠的军队还未能展现真正的实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rl4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