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科普知识

> 泮塘五秀是指什么

泮塘五秀是指什么

“泮塘五秀”指的是泮塘盛产的菱角、慈菇、马蹄、胶笋和莲藕五样植物。话说,从前泮塘的村民经常去西禅寺参拜的,跟西禅寺的和尚很熟。

泮塘五秀是指什么

有一次和尚给泮塘的村民五种水生植物的种子,说这就是供奉佛前的五仙果,过一段时间有一场大雨,只有这种五仙果可以种得活。泮塘的村民就拿回去种,果然后来发了一场大水,连水稻都被淹没没办法生长,但是这五种水生植物反而长得很茂盛。

泮塘五秀是指什么 第2张

从此之后泮塘的村民就把这五种植物当为自己的特产。因为这五种植物烹煮起来甚耗油,被视为瘦物,人们就称之为“泮塘五瘦”。后来,人们觉得“瘦”未免不太好意头,就将“瘦”改作“秀”了。

广东有哪些特产小吃

1、蒸肠粉

蒸肠粉是广东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是一道米制品,因其形状似猪肠,所以叫做肠粉。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时也是广东人民早餐的必选之品,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

本品是用老包米水磨成米浆,铺在洁净的布上放在锅中蒸熟的肠皮,包裹住肉糜、鸡蛋、青菜等蒸熟后,淋上酱汁。经典的肠粉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的西关肠粉,梅州的客家肠粉,潮州潮汕肠粉,云浮的河口肠粉,郁南的都城肠粉等。

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此外,肠粉还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按流派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2、干蒸烧卖仔

许多人一提到去广州茶楼饮茶就会想到虾饺和烧卖,这两样是饮茶必选。干蒸烧卖是用半肥瘦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盐、鸡粉、胡椒粉、生粉、料酒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用薄面皮裹半露的肉馅料蒸熟,色鲜味美,质地爽滑,爽口不腻。现在,有配以马蹄糕、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腻。广州也有的高档查了在烧卖里面用上鲜虾肉,这种新式的烧卖做法,味道极其鲜美,感爽滑。所以,在广州饮早茶的时候,记得叫上一笼干蒸烧卖仔了!

3、传统沙河粉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除干炒、湿炒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炒河粉曾被《洛杉矶时报》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美食首位,2012年又因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章《五谷的芬芳》介绍了干炒牛河,令广州沙河粉这一知名的平民美食在全国名声大噪。

沙河粉现在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遗憾的是,现在沙河已不再产沙河粉,以制作传统沙河粉闻名的沙河大饭店也于16年前倒闭,如今沙河粉第三代传承人以及制作团队均不是沙河人。

4、泮塘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地区传统经典小吃。相传源于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入口且带有一些马蹄清香。

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旧荔枝湾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马蹄、茨菰、茭笋、莲藕、菱角)就产于这一带。马蹄糕是采用当地的特产马蹄粉作原料,先将砂糖炒至稍黄后溶成糖水,再调入半分熟的马蹄粉浆,然后猛火蒸熟。

泮塘马蹄粉离不开当地人的生活,而泮塘马蹄糕在西关民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逢年过节,当地人都要准备泮塘马蹄糕,寓意着“马上高升”。其实不仅因为它的意头好,还因为它清甜可口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受到男女老少的钟爱。

马蹄糕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典故。据传,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继位。岭南道节度使素闻广州泮塘马蹄、莲藕、茨菇、茭笋、菱角之名,遂令画匠作“泮塘五秀”图,遣吏献图及五物于朝。高宗见图物喜,令为登基祭祀物。

调露二年贤获罪武后废为庶,迫令自杀。贤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贤及光顺逝后,守义得“泮塘五秀”图。

垂拱四年守义病,薨前传图嘱长子承敖避武后诛。承敖及后人秉祖训,经贺、梧、安南出海,后晋天福元年入广州,居陇西直街、聚龙里。

承敖后裔李讫寻得“泮塘五秀”后,迁泮塘村。其时,恰逢马蹄收获,隆坤按当地习惯鲜食,觉清香甘甜,乃存鲜马蹄若干欲待后分食。不久,鲜马蹄开始腐烂,隆坤遂用焙面法,讲马蹄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将粉水煮成糊分与乡民服食,皆称与鲜食马蹄之感无异。

因其用“泮塘马蹄”制作,故隆坤称之为“泮塘马蹄粉”。随后,隆坤就地开办“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马蹄粉”及“泮塘五秀”制品传售于世。而“泮塘马蹄粉”,即为现今的马蹄糕。

5、荔湾艇仔粥

艇仔粥里没艇仔,是由艇上人家做的粥而得名,曾名“荔湾艇仔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旧时广州荔枝湾畔的西关风情,最是迷人,河涌一带车水马龙,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就有一种艇是粥艇,主要售卖特制的鱼生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

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鱼片、瘦肉、油条丝、花生、葱花、蛋丝、浮皮、海蜇丝、叉烧丝、烧鸭丝和鱿鱼等。烹制时将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

旧时广东有民谣“荔湾艇仔粥味奇,鲜虾鱼片又浮皮,油炸花生甘甜脆,岭南千食品中稀。”可见“鱼片”在艇仔粥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吃艇仔粥,第一口要先吃它的鱼片。被粥烫熟的鱼片鲜甜可口,熟度刚好。

6、蚝皇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7、荷香糯米鸡

荷香糯米鸡是广东地方特色点心的一种,粤式饮茶必备。糯米养胃健脾,鸡肉能补充蛋白质让营养更均衡。荷香糯米鸡是由新鲜的荷叶包裹而成,荷叶的香气也会在制作的过程中散发出来。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那股特别的清香融入了糯米内,鸡肉吃起来也特别的滑嫩。

相传糯米鸡起源于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古代糯米鸡以糯米、瑶柱、虾干粒,或去骨的鸡翅等作馅料精制而成。传统的糯米鸡的份量较大,足有三四两米,吃一个糯米鸡已差不多是半顿饭量。

8、广式蛋挞

广式蛋挞是南粤人民喜闻乐见、历史悠久的经典点心,以其酥、香、浓、滑的独特美味征服无数吃货的心。去看看,广州哪家茶楼没有它?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大众饭店,早茶肯定少不了它。蛋挞的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然后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早在1920年间,广州的各大百货公司为了吸引顾客,每周都会要求百货公司的厨师设计一款“星期美点”招徕顾客,广式蛋挞正是在这段时期出现,逐渐成为广州茶点的一部分。

蛋挞最早期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有指蛋挞亦是中国17世纪的满汉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9、鲜虾云吞面

中国古代并无馄饨饺子之分。馄饨、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大概我们的祖先发觉用面皮把肉馅包裹,不漏一丝缝、不透一点洞,没有“七窍”的“包子”才美味。于是就把这种“包子”称为“浑沌”,后来改为馄饨,一直沿用至今。据说,在唐代饺子和馄饨分离后,馄饨成了考究的饺子,慢慢就有了独立的风格。

北方的饺子,千百年来,从形式到内容,没有质的变化,风格比较固定,而南方的馄钝,却在不断推陈出新。名称叫法在南方各省也百花齐放,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叫清汤。

而广州的云吞却独树一帜,加入了面条,看似简单的组合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滋味,绝对是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如此一来,外观更丰富了,口感也更有层次了,因而迅速普及于广东和台港澳,以鲜虾云吞面最具特色,成为广州人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食之一。鲜虾云吞面做工精细,馅料丰富,内有猪肉、鲜蛋、虾仁等,云吞面的汤十分讲究,以前没有味精,就用猪骨、虾子、大地鱼煲制。

云吞面盛放上桌也很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很多外地食客会误以为店家忘记放云吞,而只有面条,要挑开面条下面才见云吞),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因为要保持面条的弹性,所以要注意不能让面汤把面条全泡进去,必须有一部分面条露在汤上面,而且要趁热赶快吃。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

10、薄皮鲜虾饺

薄皮鲜虾饺又称虾饺,是知名度最高的粤式点心之一,被列入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麦、叉烧包、蛋挞)”。看似简单的小小虾饺,却是考验粤式点心师傅功力的重要标杆,没两把刷子还真做不好。虾饺制作时以熟淀面即淀粉(又澄粉)面团作皮,鲜虾肉、猪肉泥、嫩竹笋等拌匀作馅。然后包成饺形蒸制而成。皮薄白,半透明,软韧而爽,而味鲜香醇。被外省同行称为三绝。

虾饺最早出现在广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当时虾饺的外皮选用粘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用澄粉代替粘米粉制成虾饺皮,使之口感柔软又爽口,蒸出来以后更是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上乘的虾饺形似一梳香蕉,皮薄而半透明,在小巧精致的竹制蒸笼里晶莹透亮,鲜活的虾仁露出羞涩的粉红,隐约可见,入口柔韧而富有弹性,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

广州特产

广州的特色菜和名点如下:

1、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于浸鸡类。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鸡,洗净后在微沸水中浸约15分钟,其间将鸡提出两次,然后在水中冷却,表皮干后拌以熟花生油。食时备以姜茸、葱丝拌盐,淋上熟油盛碟中蘸着吃。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

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2、烧鹅

烧鹅是广州传统的烧烤肉食。烧鹅源于烧鸭,鹅以中、小个的清远黑棕鹅为优,去翼、脚、内脏的整鹅,吹气,涂五香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风而后腌制,最后挂在烤炉里或明火上转动烤成,斩件上碟,便可进食。烧鹅色泽金红,味美可口。广州市面上烧鹅店铺众多,最为有名的是长堤的裕记烧鹅饭店的烧鹅和黄埔区长洲岛上的深井烧鹅。

3、蜜汁叉烧

此菜为传统菜肴。其制法是,将去皮半肥瘦猪肉切成条,放入瓦盆内,加作料腌制45分钟后,用叉烧环串起,放入烤炉烤30分钟至熟,用糖浆淋匀,回烤2分钟后即成。此菜肉质内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4、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是广州历史名菜之一。其制法是,将猪手(前腿)洗净,斩件,煮熟,再放到流动的泉水中漂洗一天,捞起,再用白醋、白糖、盐一同煮沸,冷却后再泡数小时,即可食用。因泡猪手的泉水取自白云山,故名白云猪手。白云猪手这种菜式酸中带甜,肥而不腻,皮爽脆,食而不厌。制作白云猪手注重色、香、味、型,加上"五柳料"或红椒丝点缀,色调和谐,口味更胜一筹。

5、广东菜像形盘

象型拼盘是大小宴会必备的菜式。据说是山西河东的一个尼姑创制,清代末年由湖南一位姓邓的厨师传入广州。像形拼盘,经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冷拼、热拼、炸拼、烧拼、扒拼、酿拼等花式。近年来有以羊城八景命名?quot八景席",如双桥飞鸽、鹅潭月影、红菱四脯、珠江酥蚝等,情景交融,丰富多彩,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韵味。

6、艇仔粥 (风味小吃)

旧时广州西郊,河道两旁遍植荔枝树,叫做荔枝湾,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晚唱"便指这里。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有小艇专门供应"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作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无论在街头食肆,或如白天鹅宾馆那样的五星级酒楼,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

7、炒田螺 (风味小吃)

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8、蒸肠粉 (风味小吃)

一种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广州最负盛名的"银记"肠粉为例: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她得名师传授,学会了蒸制拉肠粉专门技术,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9、沙河粉 (风味小吃)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有干炒、湿炒、泡(汤粉)食、凉拌等。沙河饭店专门有沙河粉专席,除咸食、甜食外,还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缤纷,味道各异。

10、鲜虾荷叶饭 (名点类)

早年荷叶饭以东莞太平镇制作的最为著名,因这一带盛产荷叶和优质的丝苗白米。每年夏末秋初,稻熟荷香季节,挑选上好丝苗米,加上瘦肉、鲜虾、鲜菇和鲜笋等馅料,用荷叶包好煮熟,作为远行进餐或探亲访友的礼物之用。鲜虾荷叶饭清淡爽口,有荷叶的清香味,向来为广州各茶楼酒家著名的点心食谱之一。现在的荷叶饭,馅料越来越讲究,除鲜虾外,还有鸡肉、瑶柱、蟹肉、鸡蛋、麻油、味粉等,品种不断出新。

11、绿茵白兔饺 (名点类)

绿茵白兔饺是当年由泮溪酒家特级点心师罗坤创新制作的著名点心。在原来薄皮鲜虾饺子的基础上,用瘦肉鲜虾等作馅料,改制成小白兔的形状,用火腿肉点作眼睛,再用芫荽垫底摆盘,活像一群小白兔在草地嬉戏,故名。深得顾客青睐。

12、泮塘马蹄糕 (名点类)

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旧荔枝湾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马蹄、茨菰、茭笋、莲藕、菱角)就产于这一带。

罗坤师傅主制的这款点心,制时先滤(马蹄)粉浆、煮糖水,再把沸糖水冲入粉浆搅拌成糊后蒸熟,便成为著名的泮塘马蹄糕了。它晶莹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带有一些马蹄清香之味。人们在饮茶吃饭之后品尝一两件马蹄糕,确是别有一番清新的滋味。

马蹄糕品种有透明马蹄糕、生磨马蹄糕、油煎马蹄糕、鸳鸯马蹄糕、三色马蹄糕等。

13、煎萝卜糕 (名点类)

萝卜糕是一种广州人喜爱的点心。以黏米粉、萝卜丝为主料的蒸糕。将黏米浸洗磨浆压平,萝卜刨丝煮熟,以上两种原料混成糊状,加入虾米、腊肉、猪油、胡椒粉,酱油、味精、精盐等拌匀蒸熟。家庭多在春节制作,茶楼则长年供应。萝卜糕一般在平锅里用油煎几分钟,则香甜好食;而碗仔萝卜糕可热食,无须煎制。

14、中秋月饼 (名点类)

广式月饼是过中秋节首选的佳品。其特点是:皮薄松软,油光闪闪,色泽金黄,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纹清晰,不易破碎,携带方便。月饼分为咸、甜两大类。馅料有莲子、杏仁、榄仁、桃仁、绿豆、芝麻、咸蛋、叉烧、烧鹅、冬菇、冰肉、糖冬瓜、虾米、橘饼、陈皮、柠檬叶、瑶柱等。

广式月饼以莲香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陶陶居、趣香饼家等生产的最有代表性。著名品种有陶陶居的"陶陶居上月"和莲香楼的"莲茸月饼"等。

15、良垌清水鸡

广州有清平鸡,廉江有清水鸡。

良垌清水鸡为良垌镇刘水海首创,其鸡为自己鸡场饲养,鸡型瘦小,重量控制在500克左右,母鸡控制在成熟期产蛋前上厨。食清水鸡必以一碗浓汤蘸点伴食,此汤极为鲜美,配方秘而不传,故名“清水鸡”。目前,“清水鸡”这一名称已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为廉江一美食品牌。

16、廉江狗羊煲

廉江人喜食狗、羊,其食法不同湛江的白切狗。廉江狗羊煲独有风味之处在于其配料,加防党、北芪、杞子等清补中药壮阳补肾;配沙虫、尤鱼、虾米等海味干货调味,使狗羊煲香气浓郁、汤白味鲜,令路人垂涎三尺。

17、安铺鸡饭

安铺鸡饭是廉江的一大美吃,鸡饭的白切鸡选用三黄鸡的鸡项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九成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光滑油润。佐料为豉油配以本地名产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葱白。鸡饭,即是以鸡汤加鸡油煮的饭。

18、白粥

廉江喜吃白粥,生滚白粥,素以清滑、爽口、解渴著渴。粥用一级精白米,煮至既不夹生又不腩烂时,冲入事前煮沸的凉开水缸里,使粥粒成粒,粥水清沏,不至沾牙糊嘴。夏天专营白粥的食店,一般都备有苦瓜干、黄瓜干、萝卜干、甜蒜头、花生米、熟鸭蛋、辣椒酱和鲜嫩的蕹菜、腌制柠檬仔等;高档的还备有牛肉干、鲜鱼配生榄、红切鱿鱼、白切鸡等。

19、黄竹山山姜头鸡汤

山姜头为一姜科植物的块根,相传俱有去湿、下气、健脾之药效,黄竹山山姜头鸡汤,具有种独特的香气,汤甜又可健身,吃者趋之若鹜。

20、河唇鱼头汤

河唇镇以鹤地水库而出名。河唇鱼头汤用水库之鳙鱼头烹制。水库鳙鱼头大多髓,汤色浓白,甜而无腥。

21、杏仁饼

石岐易味庐饼家始创一种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用无筋肥肉片作夹心馅料的中式饼食。因该饼经咀嚼有杏仁香味而称之为杏仁饼。杏仁饼经烘烤后,其色金黄带绿,饼味甘香、松化可口、冰肉爽而不腻,食后齿颊留香。居民喜以此饼馈赠亲友。

22、白莲蓉月饼

始创于1930年前后。此饼选用纯正脱衣白肉湘莲配制而成,品种有莲蓉素月、莲蓉蛋黄、双黄莲蓉等,饼色油润,馅白带黄,气味香郁,嫩滑可口,是“ 广式” 月饼中之姣姣者。

23、濑粉

当地称之为“三乡濑粉”。此食品始创于清代,当时三乡白石村村民以山坑清水将精米粉和冷白饭搅拌,用手搓成坚韧爽滑的圆滑状鲜粉。后来附近各村争相仿制,逐渐发展到用钵搓制,以后更改用机器制作。濑粉有干湿两种,是80年代广东 五大名牌米粉之一。

24、荼薇酒

此酒是小榄特产,以当地盛产的荼薇花作原料,同粮食、酒曲一起精酿而成。荼微酒具有陈年米酒的香醇特性,又有荼薇花的特殊香味,酒色澄清而不沉淀,不失为色香味俱佳的好酒。

25、菊花肉

也是小榄的特产。此食品是用白糖精工制作的半透明无筋肥猪肉片,并在表 面拌上一层半鲜半干的黄菊花花瓣为主要原料,配以精面粉、 蛋、椰蓉、白砂糖等,经特定工艺精制而成。蛋卷甘香松脆,既有浓郁子和鲜蛋的香味,又有醇和清新的 天然花香、是家常食用的佳品。

26、石岐乳鸽

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本地优良鸽和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 、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其中以红烧乳 鸽闻名于省港澳各地。

27、三稔包

是中山民间喜吃的开胃消滞、提神醒脑的干果食品,制法是用鲜果三稔(杨桃)切片后夹以砂糖姜丝等,经腌制晒干而成 。

28、龙头环豆豉

是沙溪龙头环村生产精制豆豉,历史悠久 ,除在本地销售外还出口港澳和海外。其特点是豉粒完整饱满、色泽乌黑光润,味道鲜香,人们喜用作烹调食品的佐 料。

29、喜庆家宴

石岐和民田区居民的喜庆家宴一般为八菜一汤 ,俗称“九在簋”(粤音鬼)。每道菜的菜名,都有四个字以上,忌用三个字。“九大簋”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内容,大体包括如下的九道菜:乳猪拼盘或金猪成盘(或红烧乳鸽);发菜扒鸭 或发菜蚝豉(或发菜配猪腿猪舌,粤语称猪腿为猪手,猪舌为猪);豉汁蟠龙蟮(或蒜子焖大蟮);蜜饯(或白灼)大虾或白切鸡(或豉油鸡);酥炸或清蒸鲜蚝(或带子);香芋扣肉(或果仁鸡丁);清蒸海鲜鱼;时菜炒杂;瑶柱粟米羹 。

春节家宴一般将九大簋中一菜更换为发菜蚝豉烩猪俐;小孩满月酒宴则一定要有猪脚姜和红鸡蛋等小点;寿宴必有寿面(寿包)或蛋糕

30、小榄菊花宴

因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和塘鱼,故小榄居民擅长烹调此家宴。该菜谱以菊花为主,以塘鱼(鲮、鲩、鳙、鳊)为主要荤料。主要菜式有:菊花鱼球:菊花鱼丸;菊花羹;菊花鱼片;菊花虾球;油炸菊花;菊花牛肉;菊叶包。

31、吉红糕

吉红糕,系闽南永春县名产之一,入口鲜爽,质美味香,是最理想的送礼佳品。吉红糕俗称“新娘糖”。吉红,顾名思义,就是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永固,白头偕老。吉红糕的原料简单,糯米、白糖、金桔即可。吉红糕,嫩、甜、香,富有弹性,食后有金桔甘味呃逆,为配茶之佳品。永春的吉红糕不仅仅表达了忠贞的爱情,而且它飘洋过海,成为闽南几千万旅居侨胞睹物思亲的甜果佳肴。

旧社会广州泮塘是指哪里

岭南地区的竹枝词,撰制者有两类人:一是岭南本土人士,一是外地入粤的名人。唐代皇甫松写有六首“二句体”竹枝词,其中“槟榔花发鹧鸪肥,雄飞烟瘴雌亦飞”及“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两首,均写南方特有的风物,大概可算是岭南地区最早出现的竹枝词了。此后,南宋杨万里的《峡山寺(即今清远飞来寺)竹枝词》、明代宋征璧的《潮州竹枝词》、清代王士祯的《广州竹枝》、彭孙y的《岭南竹枝词》、杭世骏的《珠江竹枝词》、李调元的《南海竹枝词》、李文藻的《广州竹枝词》、杏岑果尔敏的《广州土俗竹枝词》等,写岭南地区地方风物、男女爱情、风景名胜、生活时尚,都很能抓住特点,写出岭南的地方特色。如王士祯的“梅花已近小春开,朱槿红桃次第催。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写岭南春天的花果品种繁多。又如彭孙y的“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荫最深处,闲时来过吃槟榔”,写出南方人烧蚌壳灰刷墙的习俗,也写出槟榔这种南方特有之果。再如李调元的“谁家心抱喜筵开,迎得花公结彩来。不识D歌定谁胜,隔帘催唤打糖梅”写南方嫁娶之事。粤人称“新娘”为“心抱”。“D歌”又称“咸水歌”、“木鱼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广州方言区域的民间演唱形式。北人南来,对此种歌特有感受,故王士祯亦有“D船争唱木鱼歌”之句。岭南远离中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从外省入粤的人士,一过五岭,便有新鲜之感,反映在竹枝词中,就很能写出岭南的地方特色。与外地入粤人士相比,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岭南地区的名胜古迹、山川形势、历史文化、人情风俗、虫鱼花鸟、禽兽草木、天时气候及神话传说等,有更深的了解,他们所写的竹枝词,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存史证史的价值。岭南的竹枝词,最初只是笼统以“竹枝词”三字为名,如元末明初的王佐、明末的伍瑞隆的作品,就是如此。后来为了突出地方特点,便在“竹枝词”前冠上一个地名,成了某地竹枝词。广州地区的竹枝词,除以“岭南竹枝词”为名外,还有“广州竹枝词”、“珠江竹枝词”、“南海竹枝词”、“番禺竹枝词”、“羊城竹枝词”等称法。后来,竹枝词的类别越分越细,于是便出现专咏一地、一事、一物的竹枝词,如专咏广州西关八座桥的《西关八桥竹枝词》(蔡士尧),专咏七夕的《羊城七夕竹枝词》(汪),专咏荔枝的《岭南荔枝词》(谭莹》,专咏妓馆的《羊城青楼竹枝词》《佚名),专咏捞蚬的《广州捞蚬竹枝词》(黄孝舆),专咏种花卖花的《花田竹枝词》(陈官)和《花渡头竹枝词》(潘有为)等。王士祯说“竹枝泛咏风土”,从这些竹枝词中,确是可见广州一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在广州竹枝词中,常见广州的地名出现。这些地名,有的是风景名胜,如白云山、荔枝湾、白鹅潭、越王台、五层楼、蒲涧、石门等;有的是花木蔬果产地,如泮塘、庄头、花地;有的是庙宇古迹如六榕寺、大通寺、金花庙、城隍庙等。上述这些地方,有的留存至今,有的现已不存。如越王台、大通寺、金花庙等已不存,仅有故址遗迹;又如泮塘,原来盛产莲藕、慈姑、马蹄(荸荠)、菱角、茭白等物,号称“泮塘五秀”。后因城市建设不断扩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洋塘仅存其名,上述诸物已移往别处种植了。在广州竹枝词中,又常见岭南的花木蔬果出现,如木棉、素馨、茉莉、荔枝、龙眼、杨 桃、槟榔、莲藕等,常见词中咏及。其中素馨、茉莉、槟榔、莲藕等物,更常与爱情连在一起,情意绵绵,极饶绮思。在岁时习俗方面,广州竹枝词也时有反映,除全国各地共有的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外,广州又特有祭祀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的波罗诞,拜祭金花庙的金花诞,拜祭郑仙祠的郑仙诞,等等。这三座庙宇,一在广州东郊,一在珠江南岸,一在白云山上。人们拜祭这些神庙,无非是为了祈求多福多子和消灾免祸,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在广州竹枝词中,写及D民D歌的内容,也是充满地方色彩的。D民(今称水上居民)以艇为家,浮家泛宅沿江而居。D民善歌,不少人爱唱木鱼歌(摸鱼歌)、咸水歌等。木鱼书,则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木鱼歌唱本,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旧社会的下层百姓喜听木鱼书,他们能懂点知识,便是从听书中学到的。广州以食著称,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因而在竹枝词中,一有关食肆和食物的内容,也时有反映。特有的美味如禾虫、禾花雀,出名的食肆在漱珠桥畔,都是可以从竹枝词中看到的。光绪元年(1875),广州地区曾进行了一次以“羊城竹枝词”为题的征诗活动,参加者多达142人,女性作者有数人。诗共489首,后结集成书,于光绪三年由马溪吟香阁出版。全书共二卷,颇多佳构。下面仅从上述谈风土方面的内容,摘抄一些,以见羊城的地方特色。如吴炳南所作的:越王台下种相思,种得相思子满枝。

采采相思寄何处?相思愁煞次春时。诗为恋歌,既有风景地名,又有南国特有的植物相思子,很有地方色彩。又如刘玉山所作的:十里泮塘烟雨霏,采莲惊散鸳鸯飞。

莲藕开花郎远去,莲蓬结子郎未归。这首亦是情歌。既点出蔬果种植地泮塘,又点出“泮塘五秀”之一的莲藕。“开花”、“结子”二句,寓意极深。又如署名亦韵主人的作品:泮塘夏日荔初红,万树虬珠映水浓。

消受绿天亭一角,乱蝉声r藕花风。此诗纯写泮塘夏日风光,除写了藕花之外,还着意写荔熟蝉鸣,这正是南国特有的风光。又如胡鹤的作品:双桨花船春浪微,隔江晴雨杂烟霏。

朝朝摇出大通颍タ椿ㄌ锎荷椤大通蚝突ㄌ锞谥榻习叮刻煸绯柯艋ㄈ艘源鼗ü保滴酢⑶∧昙涞暮蚊窝凇吨榻裰Υ省分幸灿欣嗨频拿栊矗看月人谁得月多?湾船齐唱浪花歌。

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见卖花人过河。诗中的浪花歌即咸水歌。花田一带种素馨、茉莉为多,一望雪白,故有花光照人之说。嘉庆、道光年间的黄子高,他的竹枝词则是写种瓜不如种花好的:黄蜂队队雀查查,辛苦年年为种瓜。

悔不庄头村里住,一生衣食素馨花。庄头村,即花田,以种花为业。至今此地犹有花农。在众多的岭南花木中,红棉(即木棉)最有特色,署名白云樵子的竹枝词写道:茉莉鸡冠又刺桐,四时花木记南中。

上红棉十丈荼火,尚见炎州霸气雄。木棉树躯干高标,花红如血,人称英雄树。此诗末二句颇能写出木棉的气氛。

D民浮家泛宅,居于水上,故咏及D民时,大都离不开水。如余立勋的竹枝词:妾住珠江隔岸遥,浮家日日鼓兰桡。

娇儿生怕痴沉水,买个葫芦缚半腰。D民以舟为家,为恐小孩失足坠水,故于腰间系一葫芦,以作救生之用。此景在解放初仍见,后D民全部上岸居住,在江边便不见此景了。写到D民时,往往都带及D歌。如植桂堂的一首写道。月照珠江画不如,几家多在柳阴居。

饭余无事推篷出,斜枕船头唱木鱼。木鱼,即木鱼歌。此诗末二句写动作姿势,极具神韵。又如张半草的一首:渔家灯上唱渔歌,一带沙矶绕内河。

阿妹近兴咸水调,声声押尾有兄哥。咸水调,即咸水歌。男女对唱时,女方于歌词末尾带“兄哥”二字,悠长舒缓,别有韵味。

在《羊城竹枝词》中,吟咏岭南饮食风俗的内容不少。如署名莲船女史的竹枝词: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广东人旧喜在夏至时吃狗肉,在冬至时吃鱼生,故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句。下面汪兆铨的一首是专咏食鱼生的: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密切玉玲珑。

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脍风。所谓食鱼生,指把鱼肉切成双飞薄片蘸酱料生食。又如胡鹤的竹枝词:野芋山姜杂土薯,田螺坦蚬软虾菹。

只须一味禾花雀,不数珠江马鲚鱼。诗中列出芋、姜、薯、螺、蚬、虾多种食物,并特别标举禾花雀。禾花雀,为珠江三角洲的特产,每逢水稻扬花时,禾花雀便大量出现,其味极为鲜美。除禾花雀外,禾虫也是广东特有的佳美食品。

《羊城竹枝词》咏禾虫之作不少,从中可见这种南方美食的生长及上市情况。如倪鸿所写的:青到坟头遍草皮,纸钱飞上白杨枝。

禾虫几市婆诃叫,又是人间闭墓时。这一首写清明过后禾虫开始上市。又如署名莲舸女史的作品:禾虫晚市论肩挑,佳瑞犹传玉雪飘。

白撞雨过新稻熟,个钱升米入童谣。这一首写白撞雨后新稻熟,禾虫亦随即上市。又如彭干材所写的:黄鳝乌鱼满钓船,芦花深处r炊烟。

明朝又有禾虫出,傍晚红云散碧天。此写傍晚天上现出红云,第二天禾虫便会大量游出。俗所谓“天红红,买禾虫”也。黎箕垣的竹枝词亦有相同的描写:梅花风到楝花风,水母王瓜入市中。

笑指天红云色艳,明朝相约买禾虫。屈大均谓禾虫网得后,“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盖得稻之精华者也”。但自从稻田使用化肥农药后,禾虫难以生长,便不易食到这种美味可口的食品了。不过,近年有人工养殖,可补此憾。在《羊城竹枝词》中,谈到饮食业时,很奇怪,竟是集中吟咏珠江南岸(俗称河南)漱珠桥畔酒楼的。此处“笙歌夜夜,不亚秦淮”,十分兴旺。漱珠桥旧在海幢寺门西面的龙溪二 约,今已不存。桥下为漱珠涌,向北流入珠江。据《白云越秀二山合志》载:“(漱珠)桥畔酒楼临江,红窗四照,花船近泊,珍错杂陈,鲜^并进,无日无之。初夏则三P、比目、马#、鲟龙;当秋则石榴、米蟹、禾花、海鲤。泛瓜皮小艇,与二三情好薄醉而回,即秦淮水榭未为专美矣。”周隐琴有诗咏道:酒旗高插I斜晖,脍出银丝玉屑霏。

鲜绝明虾肥绝蟹,漱珠桥畔醉人归。漱珠桥一带的酒楼以烹制海鲜出名,故诗中特意点出虾蟹二物。又如署名雪里芭蕉馆所写的:

斫脍烹鲜说漱珠,风流裙屐日无虚。

消寒最是围炉好,买尽桥边百尾鱼。这一首着意写冬天围炉食火锅(粤人称“打边炉”)。粤人的火锅中,鱼是主要食品,故有“买尽桥边百尾鱼”之句。有关吟咏去漱珠桥食海鲜的竹枝词,最早见于乾隆、嘉庆年间李遐龄的《和谭康侯珠江柳枝词》。诗中写道:D女风中捉柳花,漱珠桥畔绿家家。

海鲜要吃登楼去,先试河南本色茶。李遐龄活动的时间距光绪元年近百年,可见漱珠桥一带的食肆兴旺已久。另有倪鸿在《广州竹枝词》中,写人们是专程撑船去漱珠桥食海鲜的:花季如雾酒如潮,近水高楼月可招。

买醉击鲜来往熟,一篙撑过漱珠桥。类似的描写还有陈廷选的“正好鲥鱼三月暮,泊舟来傍漱珠桥”,邓凤枢的“买棹漱珠桥畔醉,沉龙(即鲟龙鱼)甘美鳜鱼鲜”等句。活动在同治、光绪年间的女诗人梁霭(潘飞声妻),在她的《飞素集》中,有一首作品,更直接题为《漱珠桥竹枝词》的,诗中写道:海鲜风味爱家乡,冰裂瓷盆切嫩姜。

新绿矮瓜红苋菜,桥楼春馔荐鲟鳇。从乾隆、嘉庆到同治、光绪年间,漱珠桥畔的海鲜酒楼一直十分兴旺。骚人墨客常于此处饮酒赏月,唱酬吟咏。梁九图《十二石山斋丛录)载道:“漱珠桥当珠海之南,酒幔茶格,往来不绝。桥旁楼二,烹鲜买醉,韵人妙妓,镇日勾留,余与介峰太史、星济孝廉、竹溪山人辈,尝于此作消夏会。拈韵分题,竹溪有诗云:酒旗招展绿杨津,隔岸争来此买春。夜半渡江齐打桨,一船明月一船人。余戏呼为‘何一船’。”但在民国以后由羊城如卢诗钟所编的《续羊城竹枝词》中,漱珠桥酒楼却失了踪影。”这期间,沧海桑田的变化很大。后来珠江变窄,漱珠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成了一条臭水沟。解放后大搞卫生,填平水沟,使之成为一条暗渠。“买棹漱珠桥畔醉”的景象便不复存在了。《羊城竹枝词)咏及岁时习俗之作亦不少,但最有特色的应数咏南海神诞及金花夫人诞的作品。南海神庙在广州东郊,俗称波罗庙,故南海神诞又称波罗诞。神诞之日,百货杂陈,人流如潮,热闹非常。其中有从水路前往拜祭的。如林象銮的诗中写道:紫洞横流趁好风,波罗神庙虎潮东。

明朝广利王生日,开得红棉异样红。紫洞,为艇名;广利王即南海神;庙中有高大木棉树多株,故诗中有此咏。道光年间另有江仲瑜撰有44首《羊城竹枝词》,其中一首咏波罗诞的,写得比林象銮的要好,诗道:亭名浴日祀东坡,南海神祠士女过。

五色纸鸡都上市,木棉红处指波罗。庙前小丘上有一座浴日亭,亭内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神诞期间,有乡人出售五色纸鸡,名波罗鸡。波罗庙中的木棉树极古老壮伟,咏波罗庙者多有咏及。珠江南岸的金花庙论奉金花夫人,庙旁塑有神姨像。妇人求子,多以红绒线系于姨臂。林象銮的竹枝词中,有一首是咏金花庙的:D户生涯托水涯,但求生女莫生儿。

河南有个金花庙,庙侧桃花子满枝。咏金花庙的,多咏求子,此诗前二句以D户起咏,却一反求子的旧俗,反欲生女,句意颇新。盖因D家已厌浮家泛宅的漂泊生涯,故欲生女,以便嫁上陆地居住,欲谓之“嫁上岸”。咏神祠神诞的竹枝词,多带封建迷信色彩,虽亦可见岁时习俗的特色,一却是意义不大。在谈到《羊城竹枝词》的地方特色时,有两点要特别谈一谈。一是有关吟咏“十三行”的,二是有关反映近代反帝斗争的。十三行为清代广州洋货行的集中地,曾经盛极一时。朱树轩的竹枝词写道:番舶来时集贾胡,紫髯碧眼语喑呜。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诗写中外通商,可见广州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在竹枝词中最早咏及十三行的,当数屈大均《广州竹枝词》中的第四首: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十字门是指澳门南西由大小横琴等岛夹峙而成的十字状水道。二洋指东洋、西洋。诗谓广州当时出口的绸缎商品,经过澳门与海外各国贸易,使广州十三行非常繁荣。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保留粤海关,广州成了全国惟一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官方控制下经营外贸而又享有特权的洋行地盘。“十三行”这个地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颇为有名的。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广东人民的愤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羊城竹枝词》中也有反映。梁芳田的作品写道:飞凫一鼓去如风,夫婿家家亦自雄。

我愿郎君起舞剑,斩鲸直出虎门东。《羊城竹枝词》成书于光绪三年,距鸦片战争不远,故书中有此反帝的内容。竹枝词善写男女之情,此诗在写情中插入“斩鲸”(即消灭侵略者)之语,化儿女私情为杀敌豪情,高歌慷慨,壮怀激烈,是近代竹枝词中少有的高昂之作。竹枝词来自民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善写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习惯,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保存了不少方志学和民俗学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文仅就竹枝词中有关风土方面的内容,主要以《羊城竹枝词》为例,作一粗浅的论述。所见不广,舛谬自多,希高明教正。 )返回首页都市备忘更多白露广东仍炎热中秋出城高峰明日杀到免费自行车地图可在六处领连续失业12个月可以提取公积金阵雨难解旱情国庆海岛游价涨三成广州图库更多“石上飞榕”微博走红“十八罗汉”亮相新塘辛苦奔波照顾智障儿蜘蛛侠出动 迎新有点“搞”相约广州更多孙燕姿 9月婚后首度亮相“米奇” 11月来穗“狂欢”9月中外舞剧 宴飨广州市一宫展出珍贵奇石20件“快闪族”贺青宫六十大寿潮州古瓷亮相广州版权所有:中国广州网网络维护:大洋网

标签: 泮塘 五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ke/v404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