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 兼善”为“ 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但编者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改成《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历史意义--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 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据学者考证深受稷下道家的影响。

精选有声书

孟子的智慧儒家思想为什么被称作“孔孟之道”?孔子身后一百多年的孟子如何在诸侯混战的烽火中将孔子的学说发扬光大?孟子又是怎样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265.5万9四书(大学_中庸_论语_孟子)【十三经】《四书》原文朗读,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白云出岫录制928.6万3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

源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幸成为良相,那就好好“先天下之忧而忧”为百姓谋福利;如果没办法当丞相的,那就好好干个医生,悬壶济世。这两个职业都是拯救天下苍生所系,所以便有了这个说法。

出处:

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又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几个境界。

古代有根据士农工商分出贵贱,士也就是读书人在最上,但相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当上的,不为良相,也就是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士又不能不弘毅,那就只能退一步修身、齐家了。

而且为良相是治国,良医是治人,治国不成,退一步治人也凑合。

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又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几个境界。

古代有根据士农工商分出贵贱,士也就是读书人在最上,但相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当上的,不为良相,也就是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士又不能不弘毅,那就只能退一步修身、齐家了.古代读书人出路少,不能当官的话,除了耕读,可选择的职业其实有限的很.要修身、齐家的话,没钱可不成。

而且为良相是治国,良医是治人,治国不成,退一步治人也凑合。

宋代养士三百年,读书人太多,但官位有限,没当上公务员的人怎么办呢?恰好宋朝皇帝多善医术,而且对弘扬医术很有兴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便是宋朝流传开来的。

简要介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

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1)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翻译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人民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原文: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博大胸怀,被后人当做座右铭。

“达则兼济天下”不容易,“穷则独善其身”更难。一个人生活贫困潦倒,却志向不改,继续修养自己的德性,遵行道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立身于世,没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是做不到的。贫困不堕青云之志,是最难的。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yqm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