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公车上书

成语发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

成语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成语繁体:公車上書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为什么叫公车上书

解释一下“公车上书”的意思,“公车”是指古代接待民众上书或征召的官衙。公车上书就是指入京赴考的人员向皇上上书言事。

而在现代,“公车上书”则专指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向光绪帝请愿,拒绝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维护国家权益的一种爱国行为。

望采纳,谢谢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

解释: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1895年之后,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解释: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扩展资料:

“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标签: 公车 上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460m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