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出自哪里?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出自哪里?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出自哪里?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的意思:

官吏不害怕我严厉,而害怕我廉洁;民众不服从我才能,而服我公正;公正民众就不敢怠慢,廉洁官吏就不敢欺骗。公正让人明察秋毫,清廉让人不怒自威。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的出处:

清代·张聪贤的《官箴》。

《官箴》的历史: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伫立着一方官箴碑”,便记录着这段名言的全文。

官箴碑”集三十六字官箴、明泰安知州顾景祥跋语、颜希深祖孙三代及长安知县张聪贤的跋语于一身,可谓一部公廉”官箴的流传史。

追溯起来,36字官箴”最早出于明朝理学之冠——曹端之口。曹端也与陕西有点渊源,曾经三次到西安府担任陕西省科举考官,为国家录用人才。

曹端倡兴理学、躬行实践,首倡公廉”说。1414年,他的学生郭晟乡试中试,被授西安府同知,上任前专门去拜别恩师,讨教为官之道。在曹端死后百余年,明代另一学者洪应明在其所著《菜根谭》中,才提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说法。

而后,明代山东巡抚年富在曹端对学生郭晟的答语基础上进一步创作,撰写出了这则被后世广为流传的36字《官箴》,并刻碑留存后世。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四年(1501年)8月,泰安知州顾景祥非常欣赏年富刊行的官箴,遂刻立碑于泰安州署。这便是著名的泰安官箴碑。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任泰安知府的颜希深,在衙内残壁中发现了顾景祥所刻的官箴碑文,感受颇深,遂将此碑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嘉庆二十年(1815年),颜希深57岁时,他的儿子颜检升任浙江巡抚后,也将此官箴刊刻于衙门之厅壁,视为座右铭,这也是公廉”官箴在浙江流传之始。道光二年(1822年),颜希深的孙子、颜检的儿子颜伯焘,授陕西延榆绥道台,携拓片上任后即示戒同僚,并准备刊刻,但由于当地没有好的刻工,便将拓片寄给长安知县张聪贤,委托其代为刻石立碑,道光四年碑成,这便是至今完好保存于西安碑林内的官箴碑。

《官箴》的介绍:

《官箴》,是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一卷,宋代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著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著述甚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m99z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