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让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让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了让儿童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我市持续推进普惠性民办园的创建,有效缓解了我市存在的公办园学位紧缺、民办园收费高的现状,满足了民众对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的需求。

让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组织部署 惠民实事落地

我市围绕“政府买服务、幼儿享补助、园所得扶持”的实施举措,已连续6年将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列入市委、市政府利民惠民实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列入了今年省委、省政府20项民生工程。

市教育局认识高度统一,深知普惠性民办园创建是今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交账任务,鼓足干劲、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不断把普惠性民办园创建工作向更快、更稳、更深层次推进。市教育局先后3次召开工作部署会,确保开好局、起好步,扎扎实实推进创建工作。按照《石家庄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实施办法》,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成熟一批,初审一批,复核抽评一批”,加快工作进展,保证工作质量。

扎实推进 实现普惠目标

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积极协调教育、财政各部门力量共同解决创建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分别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月报制度,将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工作列为督查工作的重点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迅速推进我市普惠性民办园的创建工作。

今年,我市创建普惠性民办园目标任务省定10所,市定30所,实际完成70所,超过目标任务40所。其中,桥西区7所;长安区4所;新华区5所;裕华区6所;高新区6所;藁城区2所;栾城区5所;新乐市2所;元氏县2所;平山县2所;井陉矿区2所;井陉县1所;高邑县2所;赞皇县9所;晋州市4所;赵县9所;无极县2所。我市普惠性民办园创建工作提前超额完成,新增普惠学位1.4万余个,进一步扩充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多种举措 推动普惠发展

按照“政府买服务、园所得扶持、幼儿享补助”实施举措,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高质量发展。分段补贴幼儿家庭每月保教费,减轻幼儿家庭负担,增强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奖补普惠性民办园规范优质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产权移交辖区政府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园的,通过减免租金的方式予以扶持。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对通过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予以补助。

同时,在落实现有的国家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基础上,创新增设了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的普惠性民办园资助经费制度,用于减免此类儿童的保教费、餐费,彰显了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体现了教育公平。实施三支队伍培训工程,免费培训普惠性民办园教师,提升民办园办园水平。健全幼儿园结对帮扶政策,以省级示范园为龙头,推行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创建了一批优质普惠性民办园的品牌。

今后,我市将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扩大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努力建成覆盖城乡、保障基本、公益普惠、保教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快实现我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石家庄日报」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何理解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都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在教育上的宣传,加大对学校教育设施的投入。

因为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别比较大,所以一定要。让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在教育上努力实施公平化。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怎么理解

-

很好理解啊

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必须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

而不是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有质量的教育就是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而不是盲目的教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教育他们方式方法

让他们慢慢养成找寻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如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公平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机会的供给,而是基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实现。

公平需要在政府“供给”教育机会的基础上,转向实现个体“需求”满足实现的程度,“努力使每个孩子都享有”。

但是,每个个体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与要求并不是一样的;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差别甚至差距却又是很多、很大的。

当前社会上存在盲目择校现象、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办学雷同化以及校外辅导产业发展无序化等现象与问题,在本质上,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

必须注意到人民群众的不同认识、不同要求和不同选择。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不应该是一味地满足所有需求。

还应该注重以正确思想观点和成功案例,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教育和参与教育,将教育公平的正确内涵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公平的教育需要国家教育体系中学校类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与学习体系;在学校层面同样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教学,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由此改变当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教学现象。

使每一所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合理认识当前社会上的择校现象。择校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是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同时,择校也是过去传统教育的产物,包括教育观与教育体系。在本质上,择校是当前学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

在当今教育普及化的时代,社会、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还都较多地保留着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观念,将教育看成是改变个体命运的唯一通道(工具价值)。

而没有认识到教育对于丰富个体生命的价值意义(全面发展)和国家意义(国民素养)。

教育领域中,还往往存在着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校与教师的做法,基础教育中(包括义务教育)还较多地保留着学校等级体系,并继续沿袭精英教育时代(教育供给不足)的教育管理方式。

因此,完全可以理解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入重点学校、进入名牌大学的教育愿望。只是这种教育观与择校行为并不都是理性的和有意义的。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要求。

在当下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等教育即将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不仅社会与个体对教育的认知在发生变化,而且教育为个体提供的支持与服务也在发生变化。

只有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才能实现人人成才,才能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才是教育公平的结果体现。

办好每一所学校,必须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宜以“双一流”建设冲淡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是要带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和提升。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要以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导向,重点办好每所学校,而不是继续办重点学校。要以优质教育的新含义要求每所学校。

不能盲目地以学校办学条件的更新与提升为优质教育的主要指标,也不能以简单的升学率为唯一依据。

优质教育应该以是否为每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评价依据,是否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判断标准。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两个考题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摆在我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1.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 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新时代我们教育人,新的长征新的赶考,集中起来就是这两个问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m1x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