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苏轼的定风波中风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苏轼的定风波中风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苏轼的定风波中风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风雨”的意义:

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人生贬谪的风雨。政治上的大风大雨都挺过来了,小风小雨又算得什么,何况还有山头斜照”在前方相迎。此时东坡的心态已与刚贬谪时大不相同了,少了一份迷惘、哀叹,多了一份缓和、宁静、旷达。

风雨”的出处:

宋·苏轼《定风波》。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的介绍: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ek8y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