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

《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

《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

《春夜喜雨》读后感范文著名的唐朝诗圣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非常体谅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诗风格“沉郁浑厚”,总是较全面地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誉为“诗史”。但是,有一首诗,却表现了杜甫喜悦心情的思想,那就是《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词的一开始,就用一个“好”字来赞美“雨”。

接下来,杜甫就把“雨”当作人来写,说它知道什么时候下最好,懂得万物的需求。

不是吗?春天刚到来的时候,不正是万物萌发、蓬勃生长的季节?它们正需要雨水的滋润,雨就应时而下。

你看,它多么“好”!接下来,杜甫就进一步地描写“雨”的“好”。

“随风潜入夜,万物细无声。

”春雨一般都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不像那些狂风暴雨甚至夹杂风雪的“倒春寒”。

全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表明了今夜的春雨是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不然的话,它一定会在白天就下,而且“轰轰烈烈”,声势很大,电闪雷鸣,让人们看见、听见,好像在诉说着自己滋润万物有多么伟大!就因为它那么无私,才选择了这样一个不打扰、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到,在人们进入梦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你看,它多么“无私”!“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杜甫描写他在屋外看到的情景。

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下个“够”。

因为好雨是无声地润物,杜甫生怕它停了,所以出门去看。

放眼四望,小路因为黑云沉重而看不清了。

江面也烟雾茫茫,只有那船上的的灯火忽明忽暗还看得见一点光明。

杜甫终于放心了: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你看,它多么“尽职”!最后,杜甫开始联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如果“好雨”下一整夜的话,万物都得到足够的水分滋长繁茂起来。

春色的“代言人”——花,也就带雨开放,百花争艳、红艳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时候出去看看吧!整个城市到处都是花的海洋,一片“红湿”,那一朵朵、一支支,红艳艳、沉甸甸的,多美多壮观呀!而田里的禾苗,山上的树木,一切的一切,都可想而之。

你看,它的功劳多么“大”!《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了杜甫喜悦的心情,表现了杜甫就是一切“好雨”的。

喜“好雨”其实就是喜“好人”。

《春夜喜雨》读后感范文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标签: 读后感 喜雨 春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q4m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