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孟母的三迁的目的是什么

孟母的三迁的目的是什么

孟女是战国时间孟子的母亲,出生年月日不详。孟女勤俭节约,坚守妇道,在中国历史受到良好的尊重。民间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把她的故事立为列传,歌颂,赞美。孟士后代子孙为其立碑修建祠堂。后人把她的事迹作为佳话流传下来了。

孟女的儿子则是战国时间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传说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母的三迁的目的是什么

孟母为子三迁,其一就是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而孟子小时候是非常的顽皮,经常看到别的小朋友天天在墓地旁边拿起那些香纸,钱烛玩耍。刚开始还好,孟子能放学后就在家里读书,可是,时间一长,前面也说到孟子小时候是非常顽皮的,书也看不进去,每天一放学就想着出去玩,于是也就加入到大队伍之中天天混在一起。书也不读,导致孟母看不下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住在这里,这样下去的话也是更加不行的。于是,就有了第一次搬家的故事。

第二次搬家搬到集市上。别的小朋友放学回家之后就是学着大人做生意,天天在集市上吆喝买卖。卖这个,买那个的。当然,小孟子也不是闲下来的主,也是跟着这个小朋友买,那个小朋友买的。时间一长,小孟子学起了做生意的样子,一下和这个客人讨价还价,一会和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又去招待客人。孟母看到了这个情况,觉得也不是办法,就想着能不能再换一个地方。第二次搬家就此行动了。

孟母的三迁的目的是什么 第2张

第三次搬家搬到了一个学校附近。在学校附近的小朋友每天都是放学回家之后就看书写字,小孟子很想出去找人玩,可是,无论跑到谁的家里,都是在读书写字,没有一个人和他玩。渐渐的,孟子放学之后也是读书写字,慢慢的,变得喜欢读书,待人礼貌。孟母心想,这才是我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其实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在句古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什么样的环境,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出来。第一次搬家到了墓地旁边,每天别的小朋友只知道玩鬼神游戏,而孟子小时候顽皮,当然不想呆在家里看书,就想着和他们一起玩。第二次搬到了集市上,集市上每天都是非常热闹。买卖吆喝声不断,杀猪宰羊的叫卖声也是不断。试想,在这样的环境能,一个小朋友能够好好的学习吗?古时候的建筑又不像我们现在这个样子,隔音效果那么好,而且集市也没有古时候那么的热闹。

直到第三次搬家,搬到了一个教育环境,学习氛围都非常非常不错的地方,那就是学校旁边。每天都是学习读书的。好比如就是说你的同桌,包括你周围都是爱学习的人,你却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天天上课别人都是很 认真的,但是你就是不爱学习,但是,周围的人都是不理你的,只顾埋头苦学。时间一长,相信你也会被慢慢感染的,慢慢的会变得爱学习的。而孟子当时就是处在这么的一个环境中,上学时间同学们都爱学习,放学之后同学们也是学习。就算你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也会被这个大染缸慢慢被感染的。

孟母的三迁的目的是什么 第3张

自从那以后,孟母也就放下心来了。而孟子最后师从于孔子,并且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意思就是要以仁义,大义,慈爱等来治理朝政,治理国家。在诸侯国四起,战争不间断的年代,孟子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建立了自己的学说。和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治国方针,并且主张推行天下。而当时还有很多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努力游说各个诸侯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各个国家,努力的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

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历史上还会不会出现这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家?问题是否定的。孟母的三迁给孟子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孟子或许会成为一个道士,一个专门会为死人办理丧事的道士,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孟子或许会成为一个集市上卖猪肉的屠夫,或许会成为一个常年奔跑在外的商人也说不定。

标签: 孟母 三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6n98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