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汉文帝采纳谁的建议迁于塞下

汉文帝采纳谁的建议迁于塞下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汉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下诏募民徙于塞下。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重臣。

汉文帝时期,晁错上了《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提出移民边塞抵御外患,被采纳。

汉文帝采纳谁的建议迁于塞下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紧张,并且这些少数民族还有想入侵中原的想法,于是汉文帝就实行了一部分针对少数民族的事宜。让边境的治安从而得到稳定。并且汉文帝还运用了和亲的方法,换来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但是在少数民族中的匈奴,老是一直侵犯中原。

这个时候,汉文帝就采用了晁错提出的建议,那就是将中原的人口迁移到边境地带。实施效果:不但开垦了荒地,还增加了国土的面积。而另外一方面,只要是一发生战争,这些迁移的人口是直接可以派上战场的。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

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

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这种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建议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

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文帝接受了。接着,晁错又给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利民欲,即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继承子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和法家限制、打击“父兄大臣”的思想,赞扬“高皇帝不用同姓为亲”的政策,坚决主张“削藩”,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然而其态度比贾谊更坚决。晁错始终抓住藩国中最强大也最危险的吴国,不断进行揭露,态度坚决。同时,晁错不只是一个政论家,更是一位政治实践家。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

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qom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