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花木兰是谁

花木兰是谁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谁

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在古代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共有过四个“木兰”的艺术形象,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

《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 。《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

需知,燕然山经常被古代诗词简称为燕山。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戏剧作品《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从南北朝的《木兰诗》开始到明代徐渭的《雌木兰》、豫剧《花木兰》,已形成了一个木兰故事演变系统。花木兰是一个身怀家国大义的巾帼英雄。她深明大义、坚毅勇敢,毅然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的事迹表现出她的高尚品德与爱国热情。

在花木兰功成名就后,又为了孝敬父母而辞官还乡,这又表现出花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洁情操。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花木兰是什么人物?

花木兰(Hua Mulan),本姓魏,中国民间传说中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生卒年代不详。

祖籍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小魏庄。一家5口,父亲魏应汉原系朝中命官,拜位兵户,当年突厥入侵中原时奉命征讨负伤,后携妻魏周氏解甲归田。先后生有两女一子,木惠、木兰和木棣。木兰生于四月初八,自幼性格刚毅,随父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花木兰是谁?

花木兰是一位唐代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在宋代的时候,她的故事被宋代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名《木兰辞》(又名《木兰诗》、《木兰歌》)。

但此诗的真正作者无人知晓。花木兰还被美国迪士尼改编成了动画电影,英文名"Mulan",中文《花木兰》,并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花木兰的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花木兰出自《木兰辞》,收录在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白话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

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历史上花木兰是哪国人,什么民族?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汉族人氏,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

名木兰,后称花木兰。

其父名弧,乃汉初千夫长。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扩展资料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关于花木兰的具体资料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拓展资料: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

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

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

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

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今谷熟县(今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

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的人 皇上是谁

花木兰是北魏宋州虞城人,当时的皇帝是拓跋猗卢,西晋时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之孙。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公元314年(建兴二年)被晋愍帝进封为代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

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标签: 花木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lyz7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