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金刚经四句偈指哪四句

金刚经四句偈指哪四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迦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

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

金刚经四句偈指哪四句
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躯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此经的注疏很多,在印度,除弥勒所造八十偈释本之外,尚有无蓍《金刚般若论》、世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功德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相不坏假名论》,以及未被汉译的师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论释。在中国,从东晋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绝,主要有后秦僧肇《金刚经注》、隋吉藏《金刚经义疏》、隋智顗《金刚经疏》、唐慧净《金刚经注疏》、唐智俨《金刚经略疏》、唐窥基《金刚经赞述》、慧能《金刚经解义》《金刚经口诀》、唐宗密《金刚经疏论纂要》等书。近人注释亦有印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等多种。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

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金刚经》重点讲了事物的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门也叫空门,只要入了空门,明白了空性,就知道一切皆空,然后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世人有诸多的烦恼,其实只要认真诵持《金刚经》,哪怕是一个四句偈,都可斩断一切烦恼妄见。

《金刚经》中所谓的“四句偈”是哪四句?

《金刚经》中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四句偈,《佛学大词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颂。佛书所载偈颂,由四句组成者,字数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

扩展资料释迦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金刚经》中四句偈的意思是: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

终须败坏,有知男女躯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云何空心。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

名悟心空二句偈也。云何空性。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

名悟性空三句偈也。云何空法。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金刚经》里说的四句偈,具体是哪四句?

【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

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

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

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众生长迷不觉。

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扩展资料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刚经》,因悟透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证得空性、破迷开悟、解脱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佛经是我们修行路上开悟的一大助缘。

佛经是佛陀和高僧大德思想的汇集,能够帮我们开发智慧、清净自性。所以佛门三皈依里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金刚经》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字字精华、句句点睛,但是其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一、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说,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因为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的,所以我们不要执着,要借假修真。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时候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告诉世人,虽然众生人人皆具有佛性,但是众生缺乏智慧,贪着妄想,无法见到事物真实的样子。

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难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所有皆是无住。《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上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法,都如梦幻泡影般无常虚幻,这一点我们应该看破。既然一切终究是空,何须将其挂怀,何须将其住在心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不挂任何事情在心头,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清净心、欢喜心、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即佛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没有挂碍,就没有忧苦,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常得清净、自在,得究竟解脱。

三、所有皆是名相。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

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所有皆是名义上的相,并不是事物的本来。因为事物本来也是虚妄不实的。虽然一切皆是名相,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名相,才能看到真实的相。

因此,我们学佛不要着名相,只有见到诸相非相,才能见到如来清净自性。《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悟透福报无边。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万法不离其心,一切唯心造,就如《六祖坛经》里说的那样,“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做到不着相,心头不住任何事,便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我分别和烦恼,才得让内心得究竟的解脱、清净和大自在。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四句偈是什么?

《金刚经》中四句偈是: 一曰:空身 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 四曰:空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共有六处提及四句偈,此六处出现四句偈品目如下:1. 依法出生分第八中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2.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中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云: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4.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5. 福智无比分第廿四中云: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谕所不能及。6. 应化非真分第卅二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布施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

四句偈定义四句偈在《佛学大词典》中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颂。佛书所载偈颂,由四句组成者,字数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

金刚经上四句偈是哪四句

金刚经上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四句偈基本含义【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

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

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

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扩展资料金刚经的主要内容1.全经纲领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

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

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2、观照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

《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3.实践宗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

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

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

“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金刚经中的思想要义(行)发趣义(所依)【发趣之金刚不坏】发趣即发心趣无上乘,此非当初一下即了的自相。由资粮加行,地地胜进至於究竟等觉,皆名发趣。所以是贯彻道果,始终意趣。此发心是一切行所依止,有金。

《金刚经》四句偈是什么?

《金刚经》中四句偈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四句偈,《佛学大词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颂。

佛书所载偈颂,由四句组成者,字数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释迦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金刚经》中四句偈的意思是:云何空身。

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躯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云何空心。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云何空性。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云何空法。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金刚经》重点讲了事物的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门也叫空门,只要入了空门,明白了空性,就知道一切皆空,然后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世人有诸多的烦恼,其实只要认真诵持《金刚经》,哪怕是一个四句偈,都可斩断一切烦恼妄见。

金刚经四句偈是什么?

《金刚经》中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

四曰:空法。四句偈,《佛学大词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颂。佛书所载偈颂,由四句组成者,字数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

佛陀说《金刚经》的目的:其实就是教导大家去追求终极意义,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与动力,来摆脱一切烦恼。从结构上说,《金刚经》围绕须菩提的问题,佛陀首先阐述欲发无上菩提心者须先“降伏其心”,以“离相伏心”之道,洗净四相杂念,以便树立正确的佛法知见;然后说明菩萨广行六度时应“无住住心”;最后则详细讲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的平等性,即人人可以成佛。这种结构的逻辑就是依照佛所讲的文字般若,令大家去体悟佛法的实相般若;再依照悟到的实相般若,引导众生进行内心观照;最后,再以观照的结果佐证实相般若。

这样的结构关系,旨在展示学习菩萨入世度人精神的方便之门,以劝令众生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标签: 四句 金刚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6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