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擒是捉;纵是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意思是逼敌人太紧了就会遇到反击,狗急跳墙会咬人。放敌人逃跑反而能消减敌人的斗志、气势,比如围城的时候一般都是围三缺一。

那该怎么做呢?下面说的是,对待敌人应该紧随其后,但是不要逼迫太紧,借此消耗敌人的体力和士气,瓦解敌人反抗的斗志,等到对方军心涣散的时候,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出兵消灭敌人了。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诸葛亮七擒七纵,绝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得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

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

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欲擒故纵的目的是擒拿敌人,“纵”是我们擒拿、消灭敌人的一种方法,特别是针对那些陷入绝境,但是又有一点最后反击之力的敌人。

“纵”并不是对敌人完全放任,而是尾随、让敌人不断陷入绝境、不断逃跑,从而消耗敌人体能、精神的一种方法。欲擒故纵除了用在军队,生活中和商场中的用法也非常常见,比如男人追喜欢的女孩时,即使女孩子也很细换这个男孩,她也不会马上就答应,而是拖着、慢慢相处再说,这其实就是一种“欲擒故纵”。《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4rdm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