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

意思是两袖中除清风外,别的一无所有。古人穿的衣服,没有有口袋。

官员则穿长衫,袖子宽大,便于放银两、诗词文章等。

两袖清风的主人公是谁

古代的贪官污吏却把受贿的钱财放进衣袖里。倘若官吏廉洁,没有贪赃枉法受贿,衣袖当然是空的,只有“清风”,所以用两袖清风比喻官员清廉。两袖清风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用来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这个成语出自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于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官宦世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明伶俐,少负盛名。

八岁时的一天,于谦骑马在桥边玩耍,惊扰了一位出行的巡按。巡按责备他影响公务,于谦从容说:“千里马急欲上进,一时难以收缰”。巡按见他语意双关,话里有话,便想考考他。

于是口出一联:“红孩儿骑马过桥”,于谦脱口应对:“赤帝子斩蛇当道”,巡按愕然叫绝:“这小孩年纪轻轻,竟能以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作对子,有气势,不简单!”于谦15岁考中秀才,24岁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在山西他纠察百官,体察民情,“廉干”的美名各地传扬。

每次进京奏事,于谦都声音朗朗,思路清晰,深得其时在位的明宣宗喜欢。所以,当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后,就派于谦控诉朱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朱高煦伏地大汗淋漓,战栗不已。宣宗欣赏于谦才干,任命于谦以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河南、山西。

作为明代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于谦在山西、河南等地任职达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他“威惠流行”,甚得民心。他巡视州县,访问父老;赈济灾民,救治疫病。民间有冤狱枉屈的事,可直接到巡抚衙门申诉。

于谦这些勤政爱民的措施,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人们称他为“于龙图”,有的地方还给他立生祠。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让当时掌管国家的朱祁钰当皇帝,并严厉斥责了那些官员,提出了保卫北京的计划。于谦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了,于谦提升负责首都的防卫。于谦虽然出身平民,但于谦的军事能力也不差。

几年后,朱祁玉回到了明朝,为了维持明朝的稳定。朱祁镇被迁往南宫,国家仍由朱祁玉掌管。朱祁镇的回归,让一些人起了歪主意。

曹吉祥等人趁朱琦玉病重之时,敦促朱琦镇发动兵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夺门变法”。攻城成功后,朱祁镇又一次坐上了王座,在石恒等人的诽谤下,朱祁镇认为于谦是汉奸,于是将于谦处死。就这样,于谦受委屈而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17yd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