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河北交界的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河北交界的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平型关)取得全面抗战以来对日本侵略军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9月中旬,中共八路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由第115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河北交界的


抗日战争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原创  贾祝文 2020-07-29 18:32:33

                                    是谁,在哪里打响八路军抗日作战的第一枪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挺进山西灵丘,沙飞摄影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打破 “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伏击战,取得了八路军对日作战的首次大捷,但平型关却不是八路军打晌八年抗战第一枪的地方。

打响八路军抗日作战第一枪的,也不是115师的步兵将士,而是与占领倒马关日军作战的115师骑兵营前卫连连长范昌标和他所率的全连官兵。

红军红一军团骑兵一连连长、八路军115师骑兵营二连连长范昌标在延安

倒马关何所在?范昌标何许人?八路军抗日作战第一枪何以在平型关以东一百三十多里的倒马关由115师骑兵营前卫连连长范昌标率部打响?若知其详,须从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侦察科的组建说起。

1934年6月,红军长征出发前,红一军团五团团长兼政委刘忠调到新组建的红一军团侦察科任科长。侦察科组建时,除了抽调优秀的侦察、作战参谋人员外,还将有三十多名队员的军团便衣侦察队归属侦察科直接指挥。范昌标,这位1912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的福建长汀人,时任红一军团便衣侦察队副队长。

长征开始后,范昌标随刘忠率领的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侦察部队走在红军长征的最前面,范昌标所在的便衣侦察队则是中央红军前锋部队的尖兵,他们不仅乔装各种身份,突前蹈险,冒生死之危探路、侦敌、搜集情报,还经常身陷与敌狭路相逢的险境出生入死,而且在部队面临艰险危急作战时,还要以战斗骨干身份参加“敢死队”的突击作战。1935年1月突破乌江时,范昌标因作战勇敢且水性好而参加了抢渡突击队。他潜水过江,与突击队勇士们孤军奋战,夺取敌碉堡,击毙敌营长,占领了渡口阵地,为红军突破乌江天险立下殊功。

红军抢渡乌江图

其后,在抢渡大渡河的战役中,范昌标再次创造了勇略超群的战斗传奇。渡河前,为掩护红军主力于安顺场及泸定桥抢渡,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率红军第二先遣队先行出发,经泸沽、越嶲城、晒经关,往抢占大渡河大树堡渡口,以吸引、钳制安顺场、泸定桥等防守大渡河之敌。刘忠率领红一军团便衣侦察队和红二师侦察连组成的尖兵队于1935年5月16日进至泸沽。由泸沽到越嶲城有一极其险要的小相岭隘口。隘口必经之处有座吊桥,由川军刘文辉一个排把守,可谓一桥通关,桥阻路断。为成功夺取隘口吊桥,刘忠亲率范昌标及便衣队10名战士,在当地一位采药老人的引导下,翻山钻沟,攀登峭壁,绕到了小相岭隘口吊桥敌哨所附近。乘敌不备仅有一名敌兵守桥之机,范昌标带两名战士隐蔽接近桥头敌兵,突然冲出将之扼颈制服。随即,范昌标与一班长陈胜忠带队冲进敌哨所,将守隘口整排敌军悉数俘获,一举控制了吊桥和隘口。

夺取小相岭隘口后,刘忠率部大张声势,一鼓作气,威逼防守越嶲城的川军一个营弃城溃逃。继之,为夺取晒经关到大树堡途中另一易守难攻的必经关口,刘忠与范昌标等尖兵队战土换上缴获的川军服装,带上被俘的小相岭川军排长直扑关口。不料,快到关口时,突然与十余人的川军便衣队狭路遭遇。危急之中,为不惊动守关之敌,刘忠和范昌标面对敌便衣队枪口无惧不畏,沉着应对,不仅使敌便衣队误以为遇到了自己人,还主动带路上到关口。刘忠和范昌标率便衣队凭智靠勇,奇袭成功,将敌便衣队及守关的一个班敌军全部俘获,一枪未放地夺取了这个号称“一夫当关,万军莫过”的绝地关口。

长征途中,范昌标参加了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恶战吴起镇等重大战役,而且还带队三过草地,执行和完成了护送毛主席、接应朱总司令等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935年10月吴起镇战役前后,红军缴获了一批战马,红一军团侦察部队组建起了骑兵侦察连。11月,骑兵侦察连扩编为骑兵营,范昌标任骑兵营一连连长。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受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的委托,范昌标率骑兵一连带着毛主席给朱德、贺龙的亲笔信和食品、衣物等,先后到甘肃静宁、会宁二地,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

1936年上半年,红一军团骑兵营随中央红军渡黄河东征期间,扩编为骑兵团。

1936年7月,红一军团骑兵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特别支队(骑兵部队),刘忠为特别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红军各军团骑兵部队,都缩编为骑兵营,原红一军团骑兵团改编为115师骑兵营,范昌标任骑兵营二连连长。

1937年8月22日,骑兵营随115师经山西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为保证平型关作战的侧翼安全,骑兵营奉命进至平型关以东的山西、河北交界地区,于9月22日到达河北唐县苇子村。9月23日刘云彪营长接师部急电,命令骑兵营务于9月24日早8时到达战略要地倒马关布防。

山西灵丘平型关及河北唐县倒马关、涞源县城位置图

倒马关战国时称鸿上关,汉时称常山关,相传宋朝杨六郎于此率军作战时,因山路险峻,乘骑为之倒,所以又被称倒马关。倒马关是控扼河北平原西入晋北古道“灵丘道”的重要关口,自其关西往可达灵丘和平型关,循唐河谷道南下则出太行抵中山(今河北定州)。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并称明长城“内三关”,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倒马关西距平型关130余里,北往涞源县城近百里,与涞源县城西40里的驿马岭构成了南北二个控扼西通平型关的险隘关要。其时,抢占倒马关的骑兵营和抢占驿马岭的115师独立团共同担负平型关战场东部侧翼牵制日军、打援阻敌的战防重任。

倒马关分上城、下城,谷中为现存的下城,山上的原上城早已废

骑兵营所在唐县苇子村距倒马关虽仅30多里,但途中皆为仅容单骑行走的羊肠山路,不便骑兵急行军。9月23日下午,骑兵营刘云彪营长以二连为前卫连,各连相继向倒马关进发。范昌标率领二连连夜摸黑牵马跋涉,终于按指定时限,于24日早7时抵达倒马关。倒马关关城分上、下二城,山下为下城,山上为上城。时上城早已废,只余部分露出地面的残破城基。范昌标率二连赶至倒马关时,却发现倒马关上城已被日军占领。

范昌标命令全连下马隐蔽,准备攻击上城日军的同时,将倒马关敌情火速报告营长刘云彪。刘营长将敌情上报师部后,按林彪师长命令,即令范昌标率二连攻击关上日军,务必夺回倒马关。

其时,占领倒马关上城的有十多名日兵,另有100余日兵正由长城北坡向上城攀爬。敌情紧急,刻不容缓,范昌标随即作出战斗布署,其亲率两个排正面攻击上城,命副连长李盛才带一个排从倒马关下城东面绕过,迂回关后包抄敌人,一定要在北坡敌军未攀上长城时夺取上城阵地。紧接着,随着范昌标一声枪响号令,二连二个排开始向上城日军发起迅猛攻击,并率先占领了上城东侧阵地。与此同时,刘营长命骑兵营另一连队疾往抢占倒马关上城旁制高点,以阻击正沿上城北坡登攀的日军。

担任正面攻击上城主攻任务的二连两个排,在范昌标带领下,在占领上城东侧阵地后,持续攻击,猛打锰冲,又夺取了上城中间工事。退守上城西侧工事的日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枪,哇啦哇啦吼叫着,不断向占领上城中间工事的二连战士射击,以掩护正在从长城北坡往上攀登的日军援兵。范昌标知战机稍纵即失,乘北坡日兵尚未攀近上城,随即下令向上城西侧据险抵抗的日兵发起攻击。一排长刘崇志不畏敌人嚣张气熖,奋勇当先,带领战士冒着日兵密集枪弹冲锋时,不幸被敌击中牺牲。二连战士杀红了眼,前赴后继,毫不畏惧,终于将上城西侧日军工事攻下。至此,骑兵营占领了倒马关上城全部阵地,转而阻击沿北坡冲上来的日军。

范昌标带领二个排攻击上城日军的同时,刘云彪营长已令占领倒马关旁制高点的连队不断向北坡上的日军射击。北坡日军见上城失守,非不退去,反而集中火力,不断向上城发起疯狂冲锋。战斗异常激烈之际,骑兵营侦察班长刘云赐瞄准敌人一指挥官,将之一枪毙命。敌势稍挫,但仍顽强向上城攻击。

日军有恃无恐,以为遇到的还是那些交战未几便逃之夭夭的对手。然而,日军所料不及的是,此次面临的对手,是日军从未交战过的,班、排长以上基本都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骑兵营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冲锋,但因装备差且弹药有限,已上刺刀准备与敌肉搏。战斗白热化之际。北坡敌人背后突发枪声,原来二连副连长李盛才所带一个排已从关东迂回过去,占领了唐河北岸山坡的高地,使倒马关北坡日军陷入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刘云彪营长随即指挥全营发起攻击。日军见势,唯恐被全歼,才不得已弃战而逃。

倒马关之战,115师骑兵营毙敌20余,伤敌40多。骑兵营牺牲4人,伤6人。

骑兵营于24日早8时在倒马关打响后, 115师独立团尖兵排于24日中午在驿马岭之西的腰站与日军小股骑兵遭遇。日骑兵被打死二名后退走。发现驿马岭已被日军占领,杨成武团长指挥独立团各营于24日下午4时,分别进入驿马岭西侧的腰站阵地和通往广灵及涞源的三山镇阵地。25日拂晓平型关伏击战打响后,独立团于25日早7时左右,也打响了攻打驿马岭及阻击涞源和广灵日军援兵的战斗。

论作战规模及歼敌战果,115师骑兵营的倒马关之战远不及平型关伏击战和驿马岭阻击战。但是,在作战时间上,9月24日早8时骑兵营前卫连范昌标连长率二连官兵率先打响的倒马关之战,却是八路军打响的抗日作战第一枪。

倒马关之战,拉开了平型关大捷的序幕,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八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取得了八路军对侵华日军首战首胜的首个战例。多年后,曾担任115师骑兵营副营长的李钟奇将军赋诗纪念倒马关战斗:

卢沟烽火连中原,抗日首战平型关。

自古兵家争要地,铁骑飞驰倒马关。

孤军浴血战犹酣,六郎碑前敌胆寒。

莫道我比先贤勇,长城头上鼓角欢。

倒马关之战后,115师骑兵营在建立和保卫晋察冀军区根据地的战斗中屡立殊功。1940年初,骑兵营扩编为下设4个营的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原营长刘云彪任骑兵团团长,原二连连长范昌标任副团长兼一营营长。

1942年1月,范昌标赴延安抗大学习。

1942年4月12日,红军骑兵部队的创建者之一、倒马关之战的指挥员、与范昌标同为福建长汀濯田镇人且同年出生同时参加红军、年仅29岁的刘云彪团长积劳疾重而病逝。

1943年10月,30岁的范昌标从抗大调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

1944年3月,骑兵团在河北唐县进行整编,与兄弟部队组成野战旅,4月赴陕北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之后,范昌标历任八路军西北骑兵团团长、西北教导旅副旅长、第一野战军16师副师长等职。1952年,范昌标因战争年代身体负伤过多而转业地方工作。

2000年1月6日,长征尖兵、抗日先锋、革命勇士、人民功臣、率115师骑兵营二连打响八路军抗日作战第一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奋斗一生、离休前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的省级领导、老红军战士范昌标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山西省人大常委、省级领导范昌标同志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暨范昌标同志参加红军90周年。

贾祝文 2020年7月29日于太原

参考及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刘忠将军与雅安的三次缘》(作者刘蒨)

《狭路相逢勇者胜——革命英雄主义在历史重要关头的经典展示》(作者双石)

《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史略》(晋察冀人民抗日斗争编委会三分会编)

《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撰)

《鲜为人知的“倒马关”之战》(作者王思达,河北日报)

《平型关大捷应该包括腰站阻击战》(作者赵志强)

《关于腰站(包括倒马关之战)阻击的日军文献记录》(作者姜克实)

《腰站战斗的经过》(作者钟蛟蟠)

《长征途中福建长汀“彪字军”竟然全部出自同一个乡镇》(作者王坚)

《回忆晋察冀军区骑兵团》(范昌标撰《山西文史资料》第26辑)

感谢范昌标子女等家人提供的珍贵资料

(作者:贾祝文  军旅作家  中国唐史学会会员,)

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淞沪会战讲的什么,

台儿庄大捷(台儿庄战役)是一场从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发生在台儿庄及其附近的战役。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以八路军获胜告终,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淞沪会战(别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扩展资料

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伤亡官兵约5000余人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平型关战役简介100字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从历史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

【伟大历程英勇壮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80多年过去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西南白崖台乡的平型关大捷旧址,硝烟散去,环境幽美,气候宜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浴血奋战,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利。

毛春桃介绍,“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天津、张家口相继陷落,侵华日军第5师团以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继续向西进犯,长驱直入。1937年9月中旬,日军占领阳原、蔚县、广灵、浑源、灵丘,攻取阳高、天镇、大同、怀仁,直逼内长城一线,叫嚣着“三月亡华”,十分猖狂。9月22日夜,日军向平型关关口、杏洼梁、团城口等各点同时展开攻击,平型关战役正式展开。连续3日,日军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坦克、步兵持续冲击。在日军火力优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八路军将士冲到沟底,和日军混战。

毛春桃说:“在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如何打赢这场仗?依靠的就是八路军战士不畏强敌,敢于牺牲,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决心。”

1937年9月25日晨7时许,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第21联队一个步兵大队,乘百余辆 汽车 在前,随后是载满军用物资的200余辆马车,由一个骑兵小队殿后,浩浩荡荡地进入乔沟一线峡谷公路。早已隐蔽埋伏的八路军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分别按照作战方案中规定的“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要求,于9月24日午夜冒雨进入设伏阵地。装备落后的八路军,凭借乔沟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向沟底公路上的日军猛烈开火,随后冲下公路将敌人分割包围,展开肉搏战,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终将进入乔沟一线的日军1000余人全部歼灭。

谈及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力,毛春桃说,“卢沟桥事变”后,整个中国军事局势是:节节抵抗,接连败退,全国战局十分不利。在国土大片沦丧的背景下,八路军主动出击,不仅敢打,还打了胜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与此同时,有力地声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平型关大捷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越了其军事意义。

从事讲解工作7年的毛春桃,每次做讲解时,都希望给前来参观的人们传递一种精神——国难当前,匹夫有责,国家至上,民族为重,不畏强敌,万众一心,一致抗日,敢于牺牲。“一场战斗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需要不断传承。不管处于什么 历史 时期,都应当铭记:当年战士们在平型关抛头颅洒热血,为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所作出的牺牲。他们留给我们的平型关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每一位参观过平型关大捷遗址的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遇到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毛春桃说。

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前来平型关大捷遗址参观的人数每年都在60万以上,并逐年增加。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毛春桃和她的同事们,也将继续采访战争经历者的后代,不断丰富馆藏档案,不断对 历史 事件进行考证,不断将平型关大捷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6日10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y2p8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