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教育

>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成语发音: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查看更多国之存亡,匹夫有责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昰什么意思?

意思:国家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是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演变而来,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扩展资料:

出处:

1、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习达元《三教同仇》二:“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贫道虽入空门,但总是炎黄子孙。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ntiānxiàxīnɡwánɡ,pǐfūyǒuzérn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n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n顾炎武简介(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rn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rn《日知录》rn〔原文〕rn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rn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於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rn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rn〔译文〕rn有亡国,有亡天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叫作亡天下.rn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绍对於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rn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於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rn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rn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rn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rn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n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rn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rn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rn?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n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据刘洁修考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rn且不管真实与否,但说出此句话,天下之人无不赞同.天下本就是大家的天下,国家也是大家的国家.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天下兴亡之事为官者,当以为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为民者,当以为民之道为天下负责.假如你没有尽责,应该没有权利享受相应的权利然,看今之天下,还有几人想着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有人只想着权利的好处,却忽视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那么,天下怎么会公平地给你权利呢?rn每个人都想让中国强大,百姓富强.然而,这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与努力的.那时发泄不满的的人,在发泄前,你可尽到你应尽的责任了吗?当然,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让人感到失望,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到失望.但发泄与事无补,对事情的解决好处不多.如果能从正面去想一想解决的办法,那么是不是可以减少点大家的不如意与失望呢?而发牢骚与谩骂如果能解决问题也好,而发牢骚与谩骂似乎只能让人心情更不好吧?rn只有中国的敌人或对手才不希望中国国富民强,甚至希望中国早日大乱,以便再乘虚而入而地再来侵略中国,再来掠夺中国的物资财富.这一点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吧?中国的敌人希望中国人不团结,希望中国人自己内讧,那样,在战争上,在经济等竞争中可以更容易战胜中国.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首先应当自强并团结?是不是时刻应该想着振兴中华的责任?rn光想还不行,还要有行动.面对百业待兴的中国,大家做好每一个行业的工作,并在民生问题上,及各种能振兴中华的问题上多加思考出良策,并讨论完善后加以实施,那么,中国何愁不句强大?rn我想当为官者没尽到为官之道的责任时,而百姓也没有尽到为民之道的责任时,双方都没有权利去责怪对方,而只有一方做到了,另一方才有权利责怪对方.从我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人人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以儒学为思想指导的统治方式并没有改变,这叫亡国;但是清朝的统治,不仅要换一个皇帝,而且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甚至要改变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统治,这叫做亡天下。因此,顾炎武说的天下,实际上主要是指汉民族和汉民族原来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顾炎武把天下和国家分开,号召人们不必为某个皇室的兴亡而战斗,而要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这在中国社会思想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顾炎武的思想后来被概括为这八个字,对于鼓舞中国人为自己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多次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曾经不止一次地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每当这种时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就激励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呵呵,看到这句话,还有点热血澎湃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ɡ wánɡ ,pǐ fū yǒu z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简介(1613-1682年), 名绛, 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 号亭林, 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名门, 少年勤奋读书, 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 反清复明, 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 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平生不做无益之文, 主张”文不苟作”, ”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 反对空谈, 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 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 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日知录》

〔原文〕

有亡国, 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 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 至武帝革命之时, 而山涛荐之入仕, 绍时屏居私门, 欲辞不就.涛谓之曰: ”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 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 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於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 非其君也, 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 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 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 且其入仕之初, 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 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

自正始以来, 而大义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 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 不容两立, 使谓绍为忠, 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刘聪、石勒, 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

〔译文〕

有亡国, 有亡天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 那就是: 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 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 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这叫作亡天下.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 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 目无君上, 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 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 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 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 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 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 ”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 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 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 伤害了教化, 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绍对於晋王朝来说, 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 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 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 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 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 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 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 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

自从曹魏正始以来, 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 於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 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 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 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 因此, 首先要知道保天下, 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 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 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据刘洁修考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且不管真实与否,但说出此句话,天下之人无不赞同.天下本就是大家的天下,国家也是大家的国家.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天下兴亡之事.

为官者,当以为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为民者,当以为民之道为天下负责.假如你没有尽责,应该没有权利享受相应的权利.

然,看今之天下,还有几人想着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有人只想着权利的好处,却忽视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那么,天下怎么会公平地给你权利呢?

每个人都想让中国强大,百姓富强.然而,这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与努力的.那时发泄不满的的人, 在发泄前,你可尽到你应尽的责任了吗? 当然,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让人感到失望,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到失望.但发泄与事无补,对事情的解决好处不多.如果能从正面去想一想解决的办法,那么是不是可以减少点大家的不如意与失望呢? 而发牢骚与谩骂如果能解决问题也好,而发牢骚与谩骂似乎只能让人心情更不好吧?

只有中国的敌人或对手才不希望中国国富民强,甚至希望中国早日大乱,以便再乘虚而入而地再来侵略中国,再来掠夺中国的物资财富.这一点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吧? 中国的敌人希望中国人不团结,希望中国人自己内讧,那样,在战争上,在经济等竞争中可以更容易战胜中国.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首先应当自强并团结? 是不是时刻应该想着振兴中华的责任?

光想还不行,还要有行动.面对百业待兴的中国,大家做好每一个行业的工作,并在民生问题上,及各种能振兴中华的问题上多加思考出良策,并讨论完善后加以实施,那么,中国何愁不句强大?

我想当为官者没尽到为官之道的责任时,而百姓也没有尽到为民之道的责任时,双方都没有权利去责怪对方,而只有一方做到了,另一方才有权利责怪对方.从我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人人有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jiao/2on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