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该句出自《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佛性清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菩提树, 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镜台。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词句注释:

1、菩提:梵文Bodhi音译,意为觉智等,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

2、菩提”二句: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这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

3、佛性: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4、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

6、玄:奥妙,玄机。

作品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被称为顿悟派”。

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q50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