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太阳自转的方向

太阳自转的方向

太阳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旋转。通过某些示踪物,比如太阳黑子,能对太阳的自转周期进行测量。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磁场活动极强的区域,那里的对流活动被极大抑制,导致那里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低了一两千度,所以看起来显得较黑。有些太阳黑子很小,需要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而有些太阳黑子大到肉眼可见。

太阳自转的方向

通过观测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的运动,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存在自转。不仅如此,太阳的自转现象与其他天体显得不同。对于地球或者月球那样的天体,整个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致的,相同经度不同纬度上的点都会同时完成自转一周。而太阳的自转速度会随着纬度而变化,这就是较差自转现象。

观测表明,太阳自转速度最快的区域在赤道,那里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47天,自转线速度为2公里/秒。随着纬度的升高,自转速度逐渐减慢,自转周期逐渐增加。在太阳两极附近,自转周期达到了38天。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则其赤道周长约为440万千米。依此计算,太阳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约为2千米/秒。太阳携带着太阳系中的所有成员,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2.5亿年(不确定,也有资料说是2.2或2.3亿年)。太阳的公转线速度约为240±14千米/秒。



太阳是自转还是公转?

太阳既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也在围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自转。

1、太阳的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约2.5×108年。

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2、太阳的自转:

太阳和其它天体一样,也在围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但观测和研究表明,太阳表面不同的纬度处,自转速度不一样。

在赤道处,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5.4天,而在纬度40处需要27.2天,到了两极地区,自转一周则需要35天左右。这种自转方式被称为“较差自转”。

太阳较差自转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六十年代才开始的,因为对于太阳对流层中的大尺度环流的了解有了较大的进展,所以在湍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较差自转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米粒组织和超米粒组织这些小尺度对流可看作是一种粘滞作用,由于非轴对称的全球尺度的对流和自转的相互作用,角动量向赤道转移,从而形成了太阳的较差自转。

1610年伽利略研究太阳黑子时发现,认为黑子的一些规则运动是太阳自转的结果。

太阳存在自转,可以从黑子以及日面上的其他活动客体,如日珥、暗条和谱斑等在日面上的移动,或从太阳东西边缘光谱线的多普勒效应来证实。

太阳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在日面纬度不同处,自转角速度不同,在太阳赤道,自转最快,纬度越高,自转越慢,这说明太阳存在着较差自转的现象。

太阳是怎样转动的

1、太阳自转方向和地球一样,从西向东,地球上看去,太阳日面上从东向西,太阳是气态球体,表面不同纬度旋转速度也不一样。

2、随着纬度越高旋转速度也越慢,和八大行星相比,水星和金星超过太阳剩余行星都没有太阳长,研究发现,太阳内部自转周期也不一样。

3、太阳在自转,还率领着整个太阳系,太阳公转一周需要2.4亿年,太阳在绕银河系的中心公转,还每秒钟20公里的速度向着武仙座飞奔。

太阳的自转方向是什么?

太阳存在自转,可以从黑子以及日面上的其他活动客体,如日珥、暗条和谱斑等在日面上的移动,或从太阳东西边缘光谱线的多普勒效应来证实。 太阳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在日面纬度不同处,自转角速度不同,在太阳赤道,自转最快,纬度越高,自转越慢,这说明太阳存在着较差自转的现象。太阳自转角速度Ω和日面纬度□的关系可以写成下式:

Ω=a+b sin□□+c sin□□,a、b、c是用最小二乘法根据日面的活动客体的观测数据整理得到的,随所观测的活动客体的不同而不同。以恒星为参考背景,日面纬度17°处的太阳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为太阳自转的恒星周期。相对于地球而言的自转周期是27.275日,称为太阳自转的会合周期。地面的观测者为了观测的方便常使用后一数字。 由于近年来观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精确地了解太阳自转的情况。1970年,霍华德和哈维发现,太阳表面有一个全球尺度的非轴对称的速度场,而日面较差自转只是上述速度场的纬向速度分量的反映。这一速度场的存在表明在赤道与极之间有角动量转移。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太阳自转速率常有变化。1904年,哈姆就发现,1901~1902年与1903年观测到的太阳自转速率是不一样的;1916年,普拉斯基特观测到在几天之内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达到每秒0.15公里;1970年霍华德和哈维的精确的观测更表明太阳自转速率天天都有变化。但是,太阳自转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还不清楚,既不是越转越快,也不是越转越慢,而是在某一个上下限之间摆动。 不少人还观测、研究了色球、日冕和太阳磁场扇形结构的较差自转。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率同光球相似。有些观测表明,在某些日面纬度上日冕自转速度比光球自转速度慢,并且随太阳周期的位相而变化。至于太阳磁场扇形结构的边界,并没有象根据较差自转理论所预料的那样变化,而是呈现出一种刚性旋转。 太阳内部的自转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间接推测,例如,根据主序星的平均自转速度的统计规律,根据角速度同恒星年龄和电离钙发射线的关系,或者根据太阳的锂-铍丰度进行推测。有的学者认为太阳内部自转速度比表面快,有的学者认为比表面慢,看法还不一致。 太阳较差自转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六十年代才开始的,因为对于太阳对流层中的大尺度环流的了解有了较大的进展,所以在湍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较差自转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米粒组织和超米粒组织这些小尺度对流可看作是一种粘滞作用,由于非轴对称的全球尺度的对流和自转的相互作用,角动量向赤道转移,从而形成了太阳的较差自转。

参考:

标签: 自转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m9r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