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学前教育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谁提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谁提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谁提出?的答案是: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谁提出?

“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孔子姓孔,名丘。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氏,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出生于山东,他的家族兴盛,所以从小的生活就很富足。由于头脑比较聪慧,他早早的便进入到了私塾,因为启蒙比较早,所以孔子很快便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之后他凭借着学识,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儒家思想的精髓便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当时人们的阶级分化很明显,每个人身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之上,大家从出生就彰显出了不同的一面,而孔子的这一思想却打破了封建统治。

这一思想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只要有学识有才能,就应该被重用。他的这一理论与当时的背景格格不入,在初期孔子也曾遭到过质疑,可很快他的思想逐渐被世人认可。

经过多年的钻研,孔子将儒家思想逐渐完整化。他成为了儒家大师,更是受到了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拥护。众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整个社会的制度开始趋于一种平衡化,这对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力。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xue/60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