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生活常识

> 昆山腔是经过谁的改造

昆山腔是经过谁的改造

昆山腔是经过谁的改造的答案是:魏良辅

昆山腔是经过谁的改造

魏良辅在昆山腔的发展中对其进行了改良。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跟昆曲关系最重大的事有两件: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一件是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清俊温润。魏良辅与张野塘也改良了北曲昆唱,即用昆腔唱北曲须唱的“字清腔劲”。在当时,魏良辅昆腔的唱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稍稍的变化,形成了昆山、苏州、无锡三派,各具风格。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晚号尚泉,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擢户部员外郎。十六年,升云南按察司佥事,后为山东布政使。寓居太仓。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在顾坚的基础上,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使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能够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于一堂,用于伴奏,获得成功,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始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他认为,歌唱的基本要求是“三绝”:字清、腔纯、板正,这样才能唱出曲子的理趣,深得唱曲要领,其演唱艺术及其所阐述的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山腔起源于昆山地域,是有其社会生活基础和历史经济因素的。唐宋以来,昆山本地已流行着各种歌舞伎艺,宋理宗时编刊的《玉峰志》记载:乡民以“伎乐”送神,才艺出众。元代昆山商业经济的发达,也是促成昆山腔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时昆山的浏河口(娄江东入长江处),是进行国际贸易的海运中心,建有海运仓,称为:“六国码头”。由于海外通商的激发,浏河镇成了“东南大埠”。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由此出海的。这造成了昆山地区工商交流的便捷,昆山腔便在元末明初风行起来。

昆山腔属于南戏四大声腔之一,而浙江海盐腔、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已衰落消失,惟有昆山降经过六百年的历程,至今尚传于世。

标签: 昆山 改造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sheng/41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