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农历是谁发明的

农历是谁发明的

汤若望。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业等事。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汤若望早在青年时期,就远渡重洋,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虽说他的目的是传教,但其实也带来了欧洲很多先进的科学与文明。汤若望,自从来到了中国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国,始终在帮助明朝做事,明朝皇帝崇祯帝,对其非常器重,让他帮助朝廷做事,并且对农历进行编撰。

农历流传至今,不管是谁发明的。如今应用范围特别广,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财富,后世之人,应该将其一直传承下去。

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农历是谁发明的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到澳门,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

1.修历

1634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计46种137卷。《崇祯历书》的编撰完成,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

1645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廷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

2.铸炮

汤若望受崇祯帝之命,成功造出大炮,并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该书传播了欧洲16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一直到清朝中叶都很有影响。

汤若望还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定名为《坤舆格致》。全书共分12卷,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该书未及刊行,后便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遗失了。

标签: 农历 发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x9m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