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朱高炽在位几年

朱高炽在位几年

朱高炽在位几年的答案是:从1424年9月即位,到1425年5月去世,前后还不到一年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天性沉稳,喜学少言。虽然他的沉稳品质深受祖父朱元璋喜爱,他也因此早早被钦定为燕王世子,但朱棣事实上却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由于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他渐渐变成了一个胖子。而且这个胖还不是一般的胖,他甚至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够行动。对于一生推崇武力并且长相俊朗的朱棣来说,这样一个行动不便的胖儿子,显然并没有遗传他的良好基因。相对来说,他更加喜欢各方面都与自己相似的二儿子朱高煦。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英勇神武的朱高煦也跟着一起上了疆场,而肥胖的朱高炽由于行动不便,则只能留在家里。

在战场上,朱棣多次陷入险境,而朱高煦总会在关键时刻赶来救援。这不禁让朱棣大为感慨,鼓励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

事实上,朱棣之所以说这样的话,除了激励朱高煦卖力杀敌立功之外,同样也表明了,他的确更加看好朱高煦。

朱高炽在位几年

朱高炽虽然在位仅仅两百余天,但是有几件事却深得士大夫文人的拥护,故而让后世之人给予高评价。

一是为方孝孺平反。方孝孺被誉为明初读书人的“种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在姚广孝的恳求下,朱棣开始并没有打算杀死时为帝师的方孝孺,便命令方孝孺写诏告国。方孝孺不从,说:即使诛灭我十族,我也不会给乱臣贼子写。朱棣便怒诛方孝孺十族,历史只有灭九族的例子,朱棣将方孝孺的学生门生算上,诛灭方孝孺十族。高压之下的士大夫文人敢怒不敢言,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朱高炽为方孝孺及其他被朱棣打压的臣子平反,争取了士大夫文人的支持和拥护,是得到历史高评价的第一个原因。

其实,朱棣刚开始立太子时是瞧不上朱高炽的,曾多次打算立二儿子朱高煦为皇储。后来是大明才子解缙给他下定决心立储的,解缙说:皇帝有个好孙子啊。因为朱高炽得儿子朱瞻基却生的英武雄伟,有帝王之气。除了肥胖,朱高炽的才能一点也不比朱高熙差,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坚守北京城,以亿万之众兵士,发动北京城军民一起守住了北京,李景隆号称五十万大军也没有打开北京城门(虽然其中有水分)。朱棣称帝之后,屡次北伐,朱高炽坐镇监国,朝政不乱,井然有序,充分说明了朱高炽的治国才能。

二是解决了明朝与蒙古的恩怨。朱棣五次远征,劳民伤财,最后两败俱伤。明仁宗主动跟蒙古示好,甚至不惜作出让步,允许他们前来朝贡(朝贡就意味着蒙古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此外,明仁宗还主动与蒙古进行贸易,并严格监视边境的贸易,防止蒙古部落趁机偷袭。明仁宗还主动调整了北部的边防和军队,如设立五军都督府和边防都司等,加强了北方边界的防守力量,使蒙古不敢轻易入侵。

三是他同情建文旧臣,反对建文旧臣的杀戮,承认建文帝号,将朱棣迫害关押的建文臣子、家属等陆续解放,恢复自由,为方孝孺平反;也释放了大量在朱棣时期关押的臣子,比如黄淮,夏原吉,为解缙平反,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获得拥戴,齐泰、黄子澄等大批官员家属被赦免。

四是相较于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的节俭是没有钱给他花,朱高炽则是有钱不愿意花。朱高炽提倡的减少开支,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念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他临终前特别强调:“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以至于朱高炽的献陵是明十三陵中最为俭朴的。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于皇宫中的钦安殿猝然驾崩,此时距离朱高炽继位只有不到九个月。关于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明史》、《明仁宗实录》等史料中都是讳莫如深,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根据史料中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提出了朱高炽死于纵欲、雷击、中毒、心脏病等几种不同的说法。由于这几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就成了一个历史迷案。

标签: 朱高炽 在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x8yz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