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文武分职将相殊途开始于什么时期

文武分职将相殊途开始于什么时期

春秋时期。

文武分职将相殊途的萌芽开始于春秋时期。

当时人们已比较倾向于用“将军"或“将"来称呼军事主官。而孔子在传授私学时改革教育的内容,改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诗、书、礼、乐、易、春秋",专重思想文化教育,则揭开了古代教育文、武分途的序幕。所以,到春秋末年,文武分职的萌芽已依稀可见。

军事职官的设置和其职掌功能的实现,是军事领导体制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统治集团对军事领导权控制和运用的外在标志。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条件的制约和商周以来文武不分职、“官事可摄”传统的影响,春秋时期作为军事领导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的军事职官系统,也基本表现为军政统一、文武一致的特点。

这是与当时军政合一、兵民一致的社会政治状况相一致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内新的因素的不断岀现滋长,当时诸侯列国的职官,在体现商周以来臣仆用事的旧有传统的同时,也缓慢地呈示着职官权限分工明确化的趋势,到了春秋晚期,更酝酿着文武分职的契机。

军令系统的军将命卿制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一般都实行“军将皆命卿”的制度,表现为军与政的统一,其执政首领正卿或上卿,在平时是诸侯以下全国的政务官,在战时就是高级的战场指挥官,构成了以国君为核心,卿将合一的军事指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军队的高级将领基本上由“命卿"和有卿爵者担任。

军将以下还设置司马、舆帅、侯正、亚旅等类职官,从而形成了直接向统帅部负责的基层指挥系统。从有关史料记载看,文武同途、卿将合一在当时各国是普遍实行的。以下按国别进一步予以叙述。晋国。晋国的执政之卿,一方面是国内政务上的执政,另方面又是中军元帅,全军的主要统帅,可谓是“出将入相气晋军其余将佐,一般也由卿爵者充当。

文武分职将相殊途开始于什么时期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要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就是说不攻击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年老的人,不能进攻没有列好阵的敌军。这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不可理解,但那时候贵族间的交战确实是有这样的规则的,是贵族精神的体现,宋襄公也不过是按正常套路出牌而已,但不幸的是被后人作了反面典型。这和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很像,比如不能伤害俘虏,不能攻击还没有上马的敌人,不能攻击妇女儿童等非战斗人员等。只不过我们比欧洲“觉醒”得早多了,后来出了一部《孙子兵法》后,就都变成了“兵者,诡道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v7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