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民为贵社稷次之是谁提出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是谁提出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出处:《孟子》之《尽心章句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是谁提出来的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译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

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 “民”这个整体,正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每一个个体都是应当受到尊重,正如当今社会,提倡民主,提倡平等,提倡包容,提倡多样性。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一个个体的“民” 与“君”相比,就应当是平等了,因为国君,也是一个个体的民。

因此说个体之民,轻与君是不恰当的。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孟子在社会政治的理论方面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标签: 民为贵 次之 社稷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rq1n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