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诸葛亮去世后诬陷魏延谋反的是谁

诸葛亮去世后诬陷魏延谋反的是谁

诸葛亮死后,杨仪诬陷魏延谋反,当时蜀汉“小五虎”(马忠、王平、张嶷、张翼、廖化)都在,甚至“幼麟”姜维也初露锋芒,但最后斩魏延的,却是少有露面的马岱。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

诸葛亮去世后诬陷魏延谋反的是谁

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任丞相参军。五年,随亮出军汉中。

八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

十三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至郡复上书诽谤,被收狱,自杀于狱中。原本杨仪认为自己被诸葛亮托付后事,又为朝廷诛除了逆贼魏延,所以自己应该会继诸葛亮后掌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筮,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

而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

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家都畏惧他出言不逊,不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杨仪,字威公,襄阳人。

建安年间,他在荆州刺史傅群麾下任职,由于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跳槽转投了关羽,蜀汉方面正好缺乏内政方面的人才,逐渐得到重用。杨仪性格急躁偏狭,遇上了同样傲娇的关羽。二爷很不喜欢这货,就派他到成都去见刘备。刚刚称汉中王的刘备正是用人之际,觉得杨仪是个人才,就将其留在身边任命为尚书。

性格偏激的杨仪跟顶头上司刘巴也搞不到一起,于是被改任为弘农太守。杨戏就曾在《季汉辅臣赞》中评价其“威公捐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杨仪心胸狭窄,考虑问题容易走极端,平时做人做事还比较讲道理,到了开会的时候容易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性格宽厚的诸葛亮执政以后,本着人尽其才的目的,将杨仪招入丞相府中。特别是诸葛亮南征孟获之际,杨仪在参赞军务以及保障后勤方面,完成任务出色,展示出极强的专业素养,因此诸葛亮对其极为信任。三国志记载:“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到了北伐时期,蜀中人才逐渐凋零。诸葛亮常以魏延、杨仪二人为左右臂膀。每次开会,杨仪都会仗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魏延冷嘲热讽,魏延本身就是暴脾气,说不过你,还干不过你?说到激动的地方,魏延从腰间抽出宝剑就要削杨仪,直接把对方给吓哭了。

三国志记载“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每次看到如此“相爱相杀”的情景,诸葛亮都感觉很头疼。为此他只能安排性格温和的费祎尽力调解魏延、杨仪间的矛盾。(费)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韦匡救之力也”由于每次魏延和杨仪互怼之后,都是由费祎出面,对两边进行安慰,也就为后来魏延的悲剧,埋下伏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prdo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