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佤邦

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佤邦

身份认同感;信念;领导人。

从缅甸这些民族武装势力来看,当初实力都很强,他们拥有先进武器,能与缅甸政府直接对抗,但后来剩下为数不多武装势力,比如佤邦联合军就是一支很强大的武装,至今仍独立存在,是佤邦自治特区武装力量。虽然名义上与缅甸政府和解,也归附了缅政府,但佤邦联合军至今拒绝被缅甸政府收编整编。为何佤邦联合军敢于拒绝缅甸政府,不仅仅因为佤邦力量强大,主要还有以下这几个因素:

第一,身份认同感不同。

无论是果敢还是佤邦,在古代都是中国领土。佤邦的形成只有70多年。抗战时,英国为了讨价还价打击日本,要求中国在云南把佤邦划为英国在缅甸殖民的土地。而果敢本是中国地盘,后来给了缅甸。佤邦与果敢同属我国西南边疆的汉文化圈,这些地区都有共同汉文化的认同感。特别是果敢无论族源血统与中国最为密切,但近一百年来的果敢地区战争来看,此地被称为“九反之地”,大大小小战争不断,即使到现在还偶尔还有冲突。从历史上战争来看,果敢人内部构成来源复杂,在战争中有时是敌,有时是友,有时敌友不分。因此,果敢人在主观上的民族身份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现在果敢人虽然都是汉族,而且对中国都有共同认同感,但并没有法律身份,果敢人对缅甸给的法律身份又不认可,因此就没有一种族群共同认可。

而佤邦中佤族也有过血缘、历史、文化等身份与中国分离状态。古代佤邦实行的部落制度,大大小小的几十个部落,部落中的土官、头人都是世袭统治,历史上就属于中国土司管辖的领土。比如明朝属于孟定府、孟琏司及孟奶府土司,清朝时有些地区脱离土司控制,成瓯脱地。佤邦在历史和文化认同上也深受中国的影响。英国强迫中国把佤邦划为英属缅甸区域,但这种血缘、历史及传统关系没断。只是形式上分开了,但现在佤邦人对中国的认同感很强,也很明确,他们认为不是缅甸人。

另外,佤族族群认同感也强,因为佤族占总人口的70%,其他小民族也都能团结在一起,他们平等互助,而且也认为是大家庭中一员。

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佤邦

第二,具有坚定的信念。

佤邦联合军自从1989年在鲍有祥的重新组织下,该武装力量延续了1989年前的信念,鲍有祥在这支部队中师、团、营、连、排等各级都建立相同的D组织,而且制定了联合党章程及法律。佤邦军与果敢同盟军一样,基本上保持全民皆兵状态,但这支军队中无论佤族还其他民族的将士都有着共同信念和理想,基层组织基础牢固。而且在鲍有祥的带领下,联合军还有崇高理想与目标,这些东西并不是虚化的事物,有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领导模式得到联合军上下拥护。有句俗话叫“强大信念很难战胜”,联合军这种团结一致的合力,缅甸军想完全战胜很难,因此,缅甸政在历次想收编该武装时,都被拒绝。

第三,既民主又坚强的领导。

佤邦军与果敢同盟军虽然都于1989从缅北脱离出来,但两者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从果敢同盟军内部来看,虽然有号召力较强的彭家声领导,但彭家声在统治中,却采取任人唯亲的统治,他的兄弟及儿子都在政府及果敢军中任要职,这种家族式统治并不牢靠。而鲍有祥接管联合军后,既采取坚强的统治,也实行民主式管理,不仅有佤族领导,也有其他族的领导。而且各个民族的领导都有着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的下的武装很稳固,缅甸政府军不敢打这样“铁板一块”的武装。

在中缅双方多次的交涉、谈判,在双方互谅互让中于1960年1月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中国方面同意把果敢和佤邦地区移交给缅甸掸邦管辖。

196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两国“一致认为,两国间久悬未决的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

两国政府“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地全面地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该条约是中国与邻国第一个领土协议,并成为之后领土谈判和协议的范例。著名外交家厉声教对于该条约的谈判与起草作出了重要贡献。

标签: 佤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n56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