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两个半圣人是谁

两个半圣人是谁

“两个半圣人”是梁启超提出的。梁启超曾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守仁,半个是曾国藩。

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

两个半圣人是谁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同时,儒家思想在西汉以后,一直是古代华夏的官方思想,立国指导思想。

甚至随着华夏帝国的文化输出,新罗、日本、安南等国,也先后接受儒家思想——其实亚洲文化,如果大致划分的话,不外乎就是西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缅甸、泰国等佛教国家受南亚文化影响)以及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代表圣贤,就是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能够成为唯一有资格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儒家“亚圣”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将孔子的“孝悌”观念和孔子的“仁爱”观念推扩到极致,富于原创性地充分展示了传统儒家的两大核心价值及其深度悖论。正是由于孟子的这种对孝的原创性首倡,在后来的主流儒家思潮中,“孝悌”作为“元善”才不仅构成了“仁之本”,而且构成了“人之本”。所以,在涉及血亲情理精神的这些重大问题上,孟子可以说都的确是“发孔子所未发”,为儒家思潮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曾国藩小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做圣人。而且他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一生都特别的勤勉,付出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中国,他也确实为当时的社会做下了许多的功绩。但是他的身份和他所处的时代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圣人,一个人只要做了官那么就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曾国藩在外力的影响和自己的抉择下,也做下了许多让人诟病成为他这一生都没有办法抹去的污点的事,这样的他又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圣人。所以他就只能被称为半个圣人。而且曾国藩并没有创建属于自己的学说流派,他一生坚持的理念都是从前人或者其他人那里学习而得的。

他并没有用自己的自创的思想去传播育人,而且现代被很少人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对历史的影响,也没有多么地推崇他。在种种原因下,曾国藩只能被称为半个圣人。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放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标签: 圣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k5qp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