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谁提出的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谁提出的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陶行知。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这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

“生活即教育”

1、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

2、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社会即学校

1、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3、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教学做合一”

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2、这一原理将 “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谁提出的

第一德信为先,学习成为有道德的人,做有大德的人。 陶行知先生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人们服务社会需要道德。道德涵盖公德与私德。公德指的是个人对于社会以及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私德指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修养。公德是为社会、国家服务的根本,私德是立身的根本。陶行知要求孩子把公德与私德相结合,从而有大德,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奋斗,对自身得失不必计较,努力服务社会。

陶行知对学生的要求是全身心付出,服务人民大众,做“人中人”。他提倡应该知行合一,思想和行为统一,道德品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培养。在社会生活中对“做人”“做真人”进行学习。

第二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应该具有创造精神,锻炼身体,独立自强。 陶行知对勇于创造、独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进行倡导,对师生亲手种菜、盖校舍、建设礼堂给以鼓励,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创造上,陶行知认为对孩子改造环境与社会的精神与能力进行培养。他认为,需要做完整的人,而不是不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要求体魄强健。陶行知对在求学过程中被病魔得去生命的学生感到痛心,因此,对学生锻炼身体严格要求。陶行知要求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思想独立,对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第三陶行知提倡学生应该学会从容工作、学习。 学习不能只限于书本知识,实践才是真正需要实施的。他提出:做事情应该有目的,有决心,有计划,有组织。

有目的:如果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做事情效率会高,行动也会有条理性。你期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给自己制定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更加容易成为你要求的样子。给孩子确定一个长久的目标,让他为之长久努力,因此家长自己要想清楚自己的养育孩子的目标,这样孩子也会跟着你清晰的思路去成长,那些做事情都很有目标的人,他们绝对是自己知道想要什么的。

有决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想做成功就需要坚定的信念,没有决心我们是做不成一件事的,成功需要坚定的决心作为底线。

有计划、有组织:合理的学习工作计划是我们有效行动的指挥棒,是引领我们通向成功彼岸的灯塔。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培养自己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有计划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目标,不仅可以使我们节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我们因为背负远大的目标而产生恐惧心理。当然在为自己制订计划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计划要合理,否则很可能就会因为目标过大而产生恐惧和倦怠感,最终半途而废。有计划有条理的行动是一定能够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标签: 教学 合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6vz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