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百科馆 >

历史文化

> 京韵大鼓是不是北京的民间艺术

京韵大鼓是不是北京的民间艺术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约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冀中地区相当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后来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表演时演员会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京韵大鼓是不是北京的民间艺术

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京韵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与刘宝全齐名的还有白云鹏和张小轩,并形成刘派、白派、张派三大流派。刘宝全的学生白凤鸣,早期师承刘宝全的唱法。其长兄白凤岩曾任刘宝全的弦师,他根据白凤鸣嗓音较宽、较低的特点,吸收借鉴了白云鹏的演唱艺术,与白凤鸣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同创造了苍凉悲壮“凡字腔”见长的“少白派”,并对后来天津“骆派”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刘宝全幼年随父亲在天津学木板大鼓,先后拜名家宋玉昆、胡金堂、霍明亮为师,18岁开始在北京的庙会、堂会等场所登台演唱。他入乡随俗,说京白、唱京韵,讲究韵白的语气、韵味,逐渐形成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似说似唱”的演唱风格。刘宝全借鉴各种戏曲唱腔,同时善于创立新腔,还擅长运用眼神、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形成了一套适合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

20世纪初,刘宝全享誉曲坛,当时被称为“鼓界大王”,此后艺人大多宗师“刘派”,成为京韵大鼓的主要流派。白云鹏是与刘宝全同时期的京韵大鼓名家。他年幼时随父亲在河北的永清、安次、霸县一带卖唱,曾经学唱西河大鼓,后来改唱木板大鼓,1900年进北京卖艺,开始演唱由木板大鼓演变成的京韵大鼓,逐渐放弃长篇书目而专唱短篇唱段。

白云鹏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立了“白派”唱腔。其演唱特点是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半诵半唱,讲究字音的处理,注重唱腔的变化,具有深广的艺术感染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mdbkg.com/li/4rzy92.html